昨天去看集結號了。前幾天一直被馮小剛那幫人高頻率得宣傳著,加之本人愛看此類題材電影,因此連為影片做宣傳的電視訪談我也看的下去。不過在魯豫有約的節目裏聽到馮小剛說咱們國家5、6、7十年代的戰爭題材電影太假,說人人都怕死,說那些電影宣傳的就是好戰,連在一旁的王中軍都趕緊幫著圓話。我心中暗想,壞了,別不會又是一部爛片吧。他的電影爛與我無關,頂多騙我一張電影票錢。我擔心的是今年剛出了部獲獎毛片--色戒,打開了文化界封堵嚴實的淫亂之門,緊接著這邊又出一部詆毀解放軍、污蔑歷史、腐蝕中國人價值觀的毒藥電影,這個口子再一開,我擔心一場毀滅中國人核心傳統和價值觀念的潮流會迅速席捲而來,各種各樣的毒藥電影會接踵而至。導演都抱著這種理念,能指望影片裏看到鼓舞精神、緬懷先烈的故事嗎?我非常懷疑。
花了60元,坐定,期待著。
一開影就是一個中野的老兵操著滿嘴的胡同味兒京腔在喊話,感覺怪怪的,似乎沒法把我身臨其境得帶入那個場景和年代。一通京腔說完就打呀,跟拯救大兵一個路數。但三分鐘不到我就想吐了,影片奧不對是鏡頭--晃得太厲害,看得我頭暈,身體不適讓我十分惱火。強行眯眼繼續觀看下去。不知道他這劇烈晃動鏡頭的拍攝手法是為了增加觀眾的緊張感還是斯皮爾伯格就是這麼拍的,可我記得拯救大兵不是這樣的,晃動部分只是一點點,恰到好處,不是象這樣從開打到結束都晃得人頭暈。戰爭片段諸多差勁之處按下不表,就當個人意見不能代表所有人看法。好在第一場戰鬥結束了,我緩了緩慢慢從頭暈中調整了過來。
第二場戰鬥開始了,一看場景,大失所望。作為防守方,陣地不是在旁邊的山上,而是在山下的窪地,兩軍交戰旁邊的小山與之一點關係也沒有,很奇怪。馮小剛說他也當過兵,看來過去他那一段經歷是混過去的,連常識都不懂。
第三場戰鬥放了幾炮就打完了,但我不明白的是穀子地是怎麼搞定那顆地雷的,影片到結束也沒有給出交代,讓人費解。可能導演不記得要對這事作出說明了。
解放後,穀子地在一個木質瞭望塔上得知了找到原部隊的消息。那個瞭望塔又是建在風景如畫的山下,我不知道這個瞭望塔如果在現實中能起個什麼作用,承建單位是否會挨領導的臭駡。看來馮導演確實是腦子缺這根弦,對在什麼地形地理上適合幹什麼確實一點常識儲備都沒有。
影片到此基本看完,--一點感覺也沒有,根本就沒有那幫托兒所說的那麼邪乎,反而看得我有點困和煩躁,覺得終於放完了。影院的燈一亮立刻一陣惱火襲上心頭,發現上當了。不止如此,就像興高采烈的來會餐,結果得了個臭雞蛋一樣──懊悔加頭暈。
我現在才發現這幫搞電影的太會搞宣傳了,首映式上李冰冰留著眼淚紅著眼睛接受觀後感採訪,--太好看了,太了不起了,太感人了。我就是衝著她這份激動的評價才定下要去看一看的念頭的,本來自從看過夜宴之後我就基本將馮小剛電影列入不好看、不用看的行列,結果這回一衝動還是上當了。以前見過各種各樣的托兒,這回又見識了一回「影托」,真是防不勝防。
如果說這部電影有什麼值得稱道之處,可能就是其所謂的後期效果製作了。但也沒法把這部電影挽救成好看的電影。先不說戰爭場面晃得我頭暈噁心,以此作為它有別於所有國內外戰爭影片的創新之處。但說戰爭場面裏的過程和內容,可以評價為打得一塌糊塗亂得像鍋粥--沒有清晰的段落、層次和缺乏「故事」。電影裏僅僅或完全是爆炸、死人,就是這樣,普通得不能再普通,毫無玩味,看得我除了頭暈就是煩躁。
任何一部講述過去的電影都得鋪墊當時的時代背景和人文特徵。好,就算拯救大兵一開頭也沒什麼鋪墊,算你沒錯。那既然是拍解放軍,就得反映出解放軍的文化氣質和特徵吧,否則和國民黨軍有什麼區別?我看到的是剝離了所有特徵的一群士兵雙方混戰一團。
最讓我不能容忍的是一心要顛覆過去套路,一心想改革創新,一心向好萊塢大片和西式人權頂禮膜拜。被洗腦的馮小剛導演,敍說的是一群解放軍戰士有一半最後膽怯了,明明沒有吹集結號愣說吹了,想要逃跑。整個故事說白了就是批判上級不該給一幫士兵派一項這麼重並且要犧牲生命的任務,犧牲了又沒有給予烈士的名份。然後就是連長大罵已經成為烈士的團長不該為了掩護大部隊撤退而派他們這一部分人去犧牲。就是這樣,從人權的角度上講生存的權利人人平等,連長在團長的墳前撒潑大罵,說憑什麼為了大部隊活就要他們去死。對,沒錯,在西方就是這樣,美軍就可以放棄或者投降。可馮小剛忘了,他拍的是解放軍,解放軍過去和現在都不會吃美軍和他馮小剛後現代混淆是非的這一套。我不知道他這部混帳片子是怎麼被通過的,審批通過的廣電部和文化部的人是不是和馮小剛一樣腦子腐朽掉了。連解放軍都敢詆毀,是不是太忘乎所以不知道自己姓什麼了。
我不管你馮小剛怎麼胡說八道你總得講點道理注重點事實吧。以前我看過一個採訪,一個老兵說他們那時候如果誰說他怕死那就跟挖了祖墳一樣,他要跟你玩命。再則,解放軍紀律嚴明,沒有命令擅自撤退每個軍人都知道什麼後果,與其被槍斃還不如光榮戰死。何況解放軍的傳統就是不畏艱險英勇善戰,否則憑著劣勢裝備怎麼消滅國民黨八百萬軍隊,朝鮮戰爭那麼困難憑什麼就能打贏,憑的不就是有理想、艱苦奮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光榮傳統和作風嗎。如果把這剝離去還是解放軍嗎?還能創造那些輝煌的業績嗎?還是事實嗎?把解放軍描繪成怕死鬼和逃兵這不是睜著眼睛說瞎話嗎?
撇開這部電影脫離民族特色的西式人權和泛自由化的思想和立意不說,「影托兒」們說太感人了,可我怎麼覺得從開始到最後我就從未感動過呢,哪怕一小會兒。他們說太好看了,說馮小剛是最會講故事的導演,我怎麼覺得整個電影空泛乏味、淩亂拼湊呢?我要說明一下,電影其實就像一部有影像的小說,其中的故事要有合理性、必然性,要有符合時代特徵的情節和起伏感,要有深刻的思想內核及其訴求。可是,被影托兒們標榜為了不起的集結號連一項都沒有做到或者做透。形式上流於模仿,與好萊塢大片和拯救大兵相比這部電影可以說簡直就不入流。所謂的感動,也僅是淺薄的依靠傷痕展露來博取同情。情節上拼湊,故事上平庸,可以肯定的說,這不是一部有思想深度和有精確闡述的電影。這部爛片也許挑不出太多的滑稽之處,不能說一塌糊塗,但至少是離所謂的感人和好看差的太遠。
通過夜宴和集結號這兩部電影使我充分認識了這位馮導演的能力,除了他以前的娛樂題材我勸他以後最好不要再搞什麼創新了,這對他對投資人對觀眾都有好處。還有就是馮小剛他自己的價值觀和理念很多地方都拋錨了,都錯了,完全就不能站在一個正確的高度上。既然沒有高度沒有深度就不要非得跟自己較勁,免得再弄得高不成低不就,不倫不類的。要吃這碗飯就必須要嚴格要求自己,要加強學習,畢竟幹的是文化產業。沒有學問就沒有思想,沒有思想就沒有文化,沒有文化就沒有水準,是吧,你還搞什麼搞啊?還有,以後回歸世俗題材就要多深入到民間去,不要再自以為是,不要再別人還沒怎麼著自己就把自己神話了,這樣連老本最後也吃不成。
2008年8月2日 星期六
《集結號》:一部給中國軍人洗腦的電影(作者:鄂男在莞)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