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19日 星期二

我的團長我的團

康洪雷自述《團長》心理創傷 贊團隊很專業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5日01:41 新京報
  ●康洪雷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人,1962年生,37歲時獨立執導首部電視劇《激情燃燒的歲月》,一炮走紅。主要作品還有《青衣》、《民工》、《士兵突擊》)、《一針見血》。
康洪雷說自己願意挑戰各種題材,還不想形成所謂的風格。

 日前,《我的團長我的團》(以下簡稱《團長》)結束近六個月的艱苦拍攝,導演康洪雷從雲南回到北京,開始了後期的剪輯工作。4月,這部戰爭劇的拍攝曾歷經磨難:先是調試爆破點時,一塊炸出的彈片導致煙火組組長死亡,兩名助理受傷,後來在拍攝一場橋上追擊戰時,長橋突然坍塌,造成38名群眾演員受傷。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康洪雷坦言劇組遭遇的「天災、人禍」比拍攝工作更加讓他感到艱苦,也讓攝製組承受著難以撫平的心理創傷。
  當時流言很多,說演員都走了,職員走一半。我們在用事實告訴大家,我的戰友們一個都沒有走,在最困難、最艱苦的時刻,都在我們身邊。但越是這樣,我的心裏越內疚。

戰爭 現在打仗不就是打錢嗎?
  新京報:聽說《團長》投資比《士兵突擊》高很多?
  康洪雷:肯定比《士兵突擊》要多。我是拍一個戰爭題材,戰爭題材沒有戰爭怎麼行?戰爭就要大量地消耗物資。現在打仗不就是打錢嗎?戰爭戲也是需要大量地消耗———原材料的消耗,資源的消耗。所以戰爭戲肯定要比所謂的現代題材戲費勁得多。

  新京報:為了戰爭場面都做了哪些努力?
  康洪雷:加大了戰爭的成本,增加戰場上的細節,以及在戰鬥當中的精彩程度。從現在的戰爭場面來看,達到了我們的目標,它很精彩。

  新京報:《團長》是站在什麼角度看待戰爭?
  康洪雷:對於21世紀的人來說,要用「生命」來看待戰爭,不要用正義和非正義來區分。無論正義還是非正義,殺人總是一件不好的事情。所以當一個生命一個生命在你面前倒下的時候,湧起來的肯定不會是自豪感,應該有一種尊重的成分在裏頭,這部戲就是傳播這種資訊。

  新京報:《團長》和《士兵突擊》有什麼不同?
  康洪雷:《團長》比《士兵突擊》更加慘,它在寫60年前的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侵略者與防禦者之間的戰鬥,非常慘烈,「死」在這個片子裏已經是一個很好的出路了,就是一個怎麼死的問題。
  《團長》這個戲會更加傷感,更加壯觀,更加具有人文氣質。

  新京報:你說你期待《團長》給觀眾帶來生理反應,具體指什麼?
  康洪雷:我覺得一部戲不能只是娛樂,要給觀眾帶來觸動。就好像看恐怖片人會有害怕的生理反應,給觀眾帶來傷心、大笑等生理反應是我對《團長》的基本要求,其次才是它的美學、哲學意味。

事故 我們的團隊都是很專業的


激烈戰爭戲
  新京報:拍攝持續近六個月,演員都說這次拍得特別苦,你覺得呢?
  康洪雷:哪行哪業不艱苦啊。這個戲需要拿出200%的努力,但是對我來說,攝製組的拍攝工作並不困難,相反,外部的事情反而更讓我覺得艱苦,天災、人禍、大的環境,這些東西可能會給我帶來很多始料未及,不好解決的問題。

  新京報:《團長》出過兩次事故,你當時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
  康洪雷:沉重,沮喪,有時候會難以自拔,但是總得往前走。出事當天我就想,無論是什麼情況,這個事情我一定要幹下去,當時流言很多,說演員都走了,職員走一半。攝製組從來沒有站出來說是什麼情況,我們在用事實告訴大家,我的戰友們一個都沒有走,在最困難、最艱苦的時刻,都在我們身邊。
  但越是這樣,我的心裏越內疚。無論是汶川地震也好,大的事故也好,都有很多心理醫生在干預,可是在我們攝製組,誰來干預?表面上看事情是解決了,可是我們內心的創傷誰來干預?
  我們在這種情況下走到今天,我覺得非常不容易,我特別感謝我的戰友,感謝200多名工作人員。他們跟著我從那麼慘烈的心理創傷下走到今天,我覺得我一生都不會忘記。

  新京報:當時有一種說法「事故原因是因為煙火師並不是非常專業」,你怎麼認為?
  康洪雷:我們的團隊都是很專業的,不管是我後來請的韓國團隊還是我們的國內團隊,都非常專業。拍攝戰爭戲本身就是危險係數特別大,在電視劇這種浩瀚的工程當中,人的意識有的時候會淡薄,這和專業素質沒關係,我覺得和意識有關係。從出事那天到現在,我一直在講,安全意識是在每一行每一業都要加強的東西,講沒有用,意識很重要,一定要居安思危。

演員 表演很多是後期剪出來的
  新京報:當時為什麼選擇《士兵突擊》的原班人馬?
  康洪雷:影迷覺得《士兵突擊》很好,希望看到這些演員再合作拍一部戲,剛好我們有這麼一個戲。

  新京報:這些《士兵突擊》的演員在這部戲裏有什麼變化?
  康洪雷:《士兵突擊》那些演員最起碼從年齡上有變化,張國強過去演鋼七連連長時多麼帥氣的眼睛,現在這個戲累得他眼睛都耷拉了,可見這部戲在體能上是跨越極限的。此外,他們的演技也在成熟,張譯從《民工》拍到《團長》,原本是一個很稚嫩的孩子,現在在演技、內心的體驗上都在不斷地成熟。段奕宏在這個戲裏是最讓我放心的一個演員。

戰壕裏疲憊的炮灰團(左二起:段奕宏、張國強、張譯)

孟煩了(張譯)的戰爭搏殺

段奕宏的龍文章造型

  新京報:現在殺青了,你對演員的表演滿意嗎?
  康洪雷:殺青我也不會講對他們的表現滿意不滿意,因為現在還沒有剪出來。我每次剪輯除了剪戲,還要剪一遍表演,所以我覺得演員的表演很多是導演後期剪出來的,剪輯的時候能剔除一些不應該有的東西,讓演員的表演更加老到一點,更耐看。

  新京報:你拍攝了很多軍旅題材的戲,你對於這種題材是不是有偏愛?
  康洪雷:我喜歡把男人放在最艱苦的環境下,展示他們的創造力、他們的風采和精神層面。現在在生活中,大家老說陰盛陽衰,我在想怎麼通過文藝作品讓大家看到人類的陽剛一面,那麼我只能把他放在最艱苦的環境下,他才有可能有魅力地凸顯,有價值地凸顯,如果有這樣的對比,那麼我們在和平年代應該怎麼做呢?可能會給這個片子帶來很多的魅力。

  新京報:你當年拍攝的《青衣》叫好又叫座,有沒有打算嘗試新的題材?
  康洪雷:我是一個不安於現狀的人,我喜歡挑戰不同的題材,不想形成所謂的風格,只要覺得自己能夠勝任就會去做和我現在從事的題材完全不一樣的東西。本版采寫/本報記者 劉婷婷

《團長》昆明殺青演員含淚歡慶
  隨著康洪雷導演一聲令下,歷時172天,歷經磨難的軍旅大戲《我的團長我的團》終於在昆明順利殺青。其後將在北京補拍張譯和王寶強的部分鏡頭,稍後進入後期製作。全劇將在2009年三月份在四大衛視跟觀眾碰面。當天拍攝的戲份為第三集的部分鏡頭,主演張譯,張國強跟全組人員一起拍攝完成最後一個鏡頭,歡呼聲中,眾演員含淚慶祝殺青,場面感人。

康洪雷8天不睡覺為《團長》 殺青戲依然一絲不苟
  《團長》完成騰沖的拍攝後,就轉入昆明黑蕎母村進行剩餘戲份的創作。拍攝現場位於滇池旁邊的密林中,環境幽閉,早上的氣溫低於10攝氏度,早上8點隨主演一起抵達拍攝地,現場人員均大衣裹身。康洪雷導演依然穿著那件熟悉的紅色外套,每次開拍前都沖上前去跟演員溝通,從演員埋位的地方到監視器前要越過幾道小溝,來來回回康洪雷足走了十幾遍,在試戲時,他更是用語言創造現場氣氛引導演員入戲。與上次見面不同,這次康導的腰間圍了厚厚的護腰,一問才知舊傷復發,頂著腰痛拍戲,還得用高分貝的聲音跟演員交流,他直言有點體力透支「這幾天沒有安眠藥,我才睡了不到一個小時,睡不著啊,前一段時間我有過紀錄8天沒有睡覺,不行身體吃不消了,拍攝完成後要馬上開始後期製作。」當天拍攝的戲份為第三集27場,29場,主要講述由張譯扮演的孟煩了,張國強扮演的迷龍和炮灰團的部分人員攔截下美軍的飛機搶奪戰略物資,途中又遇日軍進行激烈的交火,空包彈橫飛,煙霧彌漫,最後的殺青戲很有戰火硝煙的味道,鏡頭特寫迷龍與日軍的近身肉搏,孟煩了的戰地狂奔,郝獸醫的臉部表情,肅穆的,悲壯的,慘烈的,短短幾分鐘的戲你能讀出鏡頭所要傳達出的東西。


龍文章和炮灰團

張國強的迷龍造型

張譯依然現場最忙 演繹孟煩了猶如一次苦修
  《團長》的戰爭戲一直是最大的賣點,韓國的煙火特技組,中國臺灣的攝像師,就是想呈現出與眾不同的視覺效果給觀眾。作為劇中的男一號,該劇的很多線索都由張譯扮演的孟煩了引出,他在劇中更有很多非常有哲理的獨白,現場的他拿著一到五集的分鏡頭劇本,厚厚的書頁已經被翻得破舊不堪,上面是用螢光筆和鉛筆做的標注和筆記。穿著軍大衣獨子縮在角落,一邊由化妝師製造「煙熏」效果,一邊偷空看劇本。等戲的時候就坐在空地的椅子上仰天發呆,看記者衣著單薄立刻脫下棉襖,一邊活動四肢一邊說不冷。據康導講,別的演員都可以在AB組的空擋有休息的時間,只有張譯的戲份是從早到晚,文戲,戰爭戲一應俱全,淋水,被太陽暴曬,還有拖著一條斷腿被毒打的戲,所以現場只要有空劇組人員一定不會打擾窩在椅子上短暫小憩的他。現場有媒體就張譯演繹這個角色的感受發問,他又玩起了幽默「我的確瘦了,但我沒啥感受。」其實,歷時近六個月的拍攝,歷經生與死的考驗,現場經歷的一切怎麼能用一句話去概括,所以張國強殺青的時候站在山坡上高喊「終於解放了。」張譯安靜地縮在角落,殺青合影的時候也隱在一角幾乎找不到痕跡。相信孟煩了已經深入他的內心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這種感受,也許只有播出的那一刻,觀眾才能和他做一次深度的心靈對話。殺青宴上,不怎麼喝酒的張譯卻醉了,要被兩個攙扶回酒店,致電給他的時候他說自己在吐很難受,不知道怎麼提出採訪的請求,只能等待。此刻,釋放,也許是經歷過一次苦修後的他惟一的解脫途徑。

段奕宏缺席殺青戲 康洪雷評價最高
  早在3號之前,部分演員已經陸續殺青,李晨的戲份在7月底完成,段奕宏的戲份也在幾天前殺青。作為《我的團長我的團》中的靈魂人物——團長,早在開機的時候段奕宏就自言壓力巨大,不著邊際的團長龍文章其狂放和不羈絲毫不亞于《士兵突擊》中的袁朗,更何況這個角色是康導口中最凝聚人性,最讓人心疼的角色,最後的死亡也會是劇中的催淚點。不怎麼願意評價演員的康洪雷導演難得開腔評價當天不在現場的段奕巨集「段奕巨集是現場最讓我放心的演員,他的意志力,他對待問題的態度,他對待考驗所表現出的勇氣,還有對全組人的影響,可能這些東西都是一種無形的力量,但現場的我感受卻是最多的。」文/劉楊

獨家對話段奕巨集:龍文章將超越袁朗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4日07:14 新浪娛樂

  新浪娛樂訊 段奕宏的戲已經於8月1日殺青,此時的他已經頗悠閒地吃飯,喝茶,微笑著落座接受採訪。終於得到他自己一個肯定的答案——龍文章將超越袁朗。康導對於他的評價,張國強對於他角色的欣賞都讓我們對段奕宏塑造的龍文章充滿期待,在他的電腦上看從劇照師趙新昌那裏拷來的400多張劇照,看著他在旁邊一會笑,一會沉重,時不時做做重點推介,對其中的重點戲份更是充滿期待。

段奕宏妖孽味十足
  記者:康洪雷對你評價很高,張國強說你最出彩,想聽你自己說說龍文章,終於不用藏著掖著了?
  段奕宏:蘭小龍用「妖孽」概括挺貼切的,可能我以前不瞭解,我漸漸詮釋下來覺得妖孽不是一個貶義詞,他的民族大義,對生命的尊重,他特別貼「地氣」,雖然他的經歷很有傳奇色彩。這個人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堅守,老康遇到這些事情,他所表現出來的都是談笑風生,他內心的這種東西沒有表現給你看。龍文章對生命的尊重,24集他有一句臺詞「沒有一個人結果值得人付出生命。」他對生命,對戰爭的認識,之前他有虛榮心,急功近利,投其所好。我欣賞的是龍文章那種行動,別費口水,你做出來給我看,哪怕碰得頭破血流。他身上很多特質的東西是以前沒有機會去嘗試的。
  他不惡,他是善良人,否則他不可能積壓那麼沉重的感情在內心,對兄弟情,但兒女情長看似不疼不癢的影響,其實這六個月最深刻的影響是一種做人的態度上面的。

  記者:能否推薦一兩場在未來成為經典的戲?
  段奕宏:一場是龍文章祖上是算命,酬神出身,虞嘯卿就非命令他跳舞,然後他就即興跳,這場現場所有人都笑翻了。還有一場就是沙盤之戰,龍文章勇闖師部的軍事會議,把自己裝扮成「竹內連山」和虞嘯卿,部下在沙盤上打了一場大勝,後啦虞嘯卿一頭栽倒。你想那種環境下,他隨時挨槍子的,怎麼能在這樣的環境下大放厥詞,但結果就是虞嘯卿變得非常信任他,三次給他下跪讓他帶兵求他說出怎麼取勝的方式,這個時候對龍文章是一種挑戰,他去就是帶著炮灰團,必然會死亡,緬甸和南天門他已經虧欠了很多人的性命,這個煎熬是非常痛苦的,後來決定還是打。

  記者:8月1號殺青的那一刻是怎麼樣的?
  段奕宏:當天就是拍攝我們從東岸渡到西岸,最後一個鏡頭拍完,老康鼓掌來著,我是想感動沒感動出來(笑),當時康導只是說「我們這不叫殺青,有時間我們一定再續。」後來中午一起吃飯,都是談笑風生,這五個月,對我,對他都是一個很好的交代,《士兵》的時候我們還不是很瞭解,我越是對權威性的人物越是距離保持的比較遠。這個戲是不由自主的走進,在他最困難的時候我也很關注他,但你心疼一個人的時候你幹什麼?就做吧!。龍文章也是這樣,只做不說。這個是我的一個收穫,也是我自己和他這個人物比較相似的地方。你既然選擇,就不要去計較計較,愉快地去承受吧,結果你左右不了,我沒有遺憾,我活的很充實。

  記者:張國強提到了對自己角色命運的遺憾?
  段奕宏:我感覺是對一個整體的,迷龍的死,我和上官戒慈的戲,最後虞嘯卿的轉變直接導致了龍文章一下子喪失掉一種信念去自殺,前幾天康導告訴我龍文章自殺的戲寫的非常好,但是沒有時間拍。康導的解釋是劇本,時間,財力的原因。我殺青的時候康導也是說等我啊,這個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殺青,我們還會再續,我當然是說「我期待著……」

  記者:龍文章最後沒有如最開始劇本所寫飲彈自盡?
  段奕宏:現在落的這個點也是劇本的一個高潮,迷龍,龍文章和炮灰團的成員在日本的一個防禦工事裏堅守了38天,其實那個時候他們已經放棄了生命,也是非常悲壯,這個時候救援軍來了,他們居然走了出來。後來結局就定在這裏。然後鏡頭一切,就是老年的孟煩了畫外音「我總希望碰到我的兄弟們,也許他們還活著,在某一天我們會擦肩而過。」然後是很寫意的場景,每一個劇中人物都穿著各式的服裝和孟煩了擦肩。但不清楚最後會做怎麼樣的改動。

  記者:死亡,對於劇中人來說不是一個很好的出口嗎?
  段奕宏:未必,之前一個個死是一種慘烈的,現在有點平,可能是有一種希望的東西,沒那麼慘烈。我到覺得對人物的損失不大,因為之前的塑造中該表現出的東西都已經表現出了,劉威葳的戲損失比較大,因為她之前是跟迷龍的,後面還有很多跟我之間很微妙的戲,心裏的壓力那種釋放其實很有看點。

  記者:迷龍死後,上官戒慈喂你喝毒藥的戲拍了嗎?
  段奕宏:這場倒是拍了,就是我去迷龍家還錢,上官給了他一杯茶,其實喝的時候他就已經意識到有毒了,但還是跟上官說再見,上官說「你常來啊!」他微笑著說「會的。」這場拍的非常好。

  記者:康導提到你的一種無形的影響力給了他很多的動力,這詞有點深奧,不知道你自己能不能明白?
  段奕宏:其實就是一種堅守,可能在《士兵突擊》的時候我們對「不拋棄,不放棄」這個詞印象還不是很深刻,在這個戲裏我真正體會到這六個字,這幫兄弟大家如此熟,你的一言一行,要求,對兄弟的關愛,你影響別人,也會被別人影響,康洪雷在現場是精神百倍的,這種是互相堅守的,一個人肯定不可能。雖然有的時候開玩笑說「累得跟狗一樣,我不拍了,想放棄。」你最後堅持到後面就是種兄弟情在撐著,我也有很疲憊的時候,到昆明後一到現場就莫名的腸胃難受,頭暈,不願意動,就強迫自己,在現場給自己打強心劑,在騰沖的時候還正常點,等到了昆明,有時候就跟神經病一樣。對別人,對自己是一種積極的東西。

  記者:六個月是很長的時間,完成了一件事情,現在的自己是怎麼樣的心情?
  段奕宏:之前的時間你必須把自己丟到角色裏,但凡有一點鬆懈,我不會有這樣的堅守和堅持。現在的我很釋然,你左右不了,之前的東西你盡力了,所以我現在就是開心,能放開吃東西,睡到自然醒,一下子回到正常的生活。文/劉楊

《團長》殺青 段奕宏:雲南是我的福地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5日10:55 生活新報
  歷時172天拍攝,歷經多次意外傷亡事件的電視劇《我的團長我的團》日前在昆明殺青。近日,劇中「龍團長」扮演者段奕宏(上圖)在離開昆明之前接受了記者專訪。

團長讓我進入草根年代
  段奕宏在殺青後看上去瘦了許多,不過顯得格外精神。在談及為了拍「團長」而推戲時,段奕宏說:「我一點也不覺得損失,因為我覺得這個角色對我的第一感覺就是,他能打動我、吸引我,在康導演的這個優秀的團隊裏,我覺得‘團長’這部戲給自己的空間很大,積累得以展示,沒有積累就沒有團長龍文章。這個人物的空間彈性很大,編劇給予靈魂上的東西很多,這裏的龍文章有一種江湖色彩和痞子氣,也有一種天與地自然的靈性,從中能找到草根的東西,我覺得觀眾會對這部戲感興趣,這部戲有現實的意義,觀眾不會計較他的年代。」

袁朗拘謹 龍文章外向
  段奕宏說:「這部戲拍得髒,不過最符合這部戲,拍戲時化裝到皮膚包括手指,拍完戲洗澡一次洗一個半小時,洗不掉就用洗潔劑,用牙刷刷。中間也會有情緒,不過化裝很快幫我們進入狀態,我覺得演員最重要的是神。」
  《我的團長我的團》在拍攝的過程中經歷了許多坎坷,段奕宏說:「兩次意外的發生,是彼此的信任讓我們走到今天。面對生命中的危險,不拋棄、不放棄在‘團長’中得以體現,生命是最重要的,最應該尊重的。」
  與《士兵突擊》中的袁朗作比較,段奕宏說:「這部戲我更釋放自己,更自我,袁朗拘謹些,龍文章則更外向,讓人很快接受。」
  段奕宏最後還說:「雲南是福地,《士兵突擊》讓我來到雲南,《銀杏》讓我第一次來雲南拍電影,我很喜歡這種新鮮感,一個人去雞足山,就是要感受那種寧靜與平淡,這會影響我之後的創作,我覺得心態是最重要的。」

未完的完結篇《團長》手記9 (2008-08-04 11:37:22)-李晨

離行並不意味著移情,動身也不代表我撤退,也許這是我給自己的安慰。幾天前我思緒萬千的收拾著劇組酒店淩亂的房間,地上散落著很多通告單,於是我放慢了速度,一張張拾起它們,那一天天工作的場面突然又在腦海中閃現。在這半年裏,張立憲伴我風雨兼程、一路走來,對於角色,有很多遺憾;而對於我,有很多東西在悄無聲息的滋生,也在改變。

崇拜
  在很長的一段時期內只做一件事並且做好它很難,但是康導做到了。什麼樣的人拍什麼樣的戲,我真實的感受到康導將「不拋棄不放棄」的理念延續到了他的生活裏。沒有心理醫生,沒有情感放逐,我們在工作中失去的,還要在工作中找回來。康洪雷,這個響亮的名字不止給我一個導演的訊號,他還給了我力量。在親身經歷了那兩件事後,我對人生的態度都發生了轉變,至少康導讓我成長,我認為……

學習
  《團》隊裏每個人身上都有我值得吸取的養份,張譯對表演的認真,段奕宏對角色的準確,張國強對人物的詼諧以及邢佳棟的那份鎮定。大志的幽默,天佐的想法,范雷的創意,高峰的不驚,騰雲的唐山口兒,還有兩位老爺子羅老師趙老師的精彩。呵呵,不知道他們怎麼看我,也許我是隨形吧。時間在這些人的生活中過去了六個月,感情早已不是需要建立的東西了,角色中的碰撞,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都在士兵到團長中升級,集其團隊全員之所能,把我們的精髓融合貫通,按照導演的話說就是在創作,我希望……

感動
  自入團以來,影迷們不間斷地探班,並給予我們各種鼓勵和支援。在記錄了我拍攝經歷的八篇團長手記中,相信大家也一起感受了我的喜怒哀樂,一同經歷了《團長》的坎坷。我聽說那次事故後,有影迷奔走呼籲為《團長》劇組捐款,這在中國影視界也是少有的。感謝你們的這股力量,讓《團長》的故事更加堅定地繼續下去,我感謝……

期待
  這部戲康導蘭編吳總四哥等人歷經一年嘔心打造,結合了韓國精英製作團隊的加入和《士兵》原班底人馬用真情的傾力演出,即使它仍有不足,也望能得到觀眾的包容和支持。我非常的期待,相信各位關注《團長》的朋友也是。我想看……
  在我行囊已滿,行將離開雲南的時候,我做了一個決定,拒絕道別,沒有和《團》隊說再見的我拖著箱子走遠,我知道如果我看見你們我會哭,我不知道那樣的李晨還算不算個爺們兒,我的堅強就差一步。也許這是早就想好的計策,還好!我實施並成功了。現在對著電腦和兄弟們說:「再見,望再次相見,有句話特別適合我們,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文章寫給新浪,也寫給心臟,在那裏我會把沒有完成的心願繼續,立憲會永遠的活在我心裏,後來他是英雄,後來他有張學良式的作為,後來他結婚生子,後來他找到了一步之遙真正的做了團長,後來他和那個北平出來的瘸子久久的擁抱在了一起……再後來李晨想念我遠在昆明的兄弟們,導演,還有每一個工作人,如果還有時間,如果還有機會,我們還會在一起,永遠的在一起……寫不下去了,手有些許的顫抖,到此停筆,因為……我要要把這份念好好的保存起來,這將是我以後戰勝一切的力量。

團長》好戲多磨邢佳棟因傷暫別劇組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2日14:48 新浪娛樂
邢佳棟
  新浪娛樂訊 由《士兵突擊》原班人馬打造的《我的團長我的團》近日接近拍攝尾聲,整個過程可謂歷經一波三折。日前,該劇主演之一邢佳棟因傷暫別《團長》劇組,其劇中角色的完整性可能受到一定影響。
  因在《士兵突擊》中成功塑造了軍人「伍六一」形象,外表硬朗陽光的邢佳棟近來迅速躥紅銀屏。在《我的團長我的團中》,他再次飾演了一位「鐵血」師長虞嘯卿,正是他籌備的規模巨大的渡江攻勢,引發了「炮灰團」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據悉,震撼的戰爭場面是《團長》的一大特色,正是在一次拼殺戲中,邢佳棟意外受傷。
  目前《團長》拍攝還在繼續,因傷離組的邢佳棟非常遺憾,他表示將好好養傷,爭取早日歸隊完成剩餘戲份,但眼下傷情不容樂觀,極有可能給角色塑造留下遺憾。同時邢佳棟坦言,但願《團長》「好戲多磨」,收視成績超越《士兵突擊》。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