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29日 星期一

笑到抽筋的《士兵突擊》臺詞

笑到抽筋的《士兵突擊》臺詞~

1.高連長召集全連開會,發現許三多居然睡著了,火冒三丈地把他叫醒.
高連長:「許三多你把我佈置的戰術跟大家重複一遍!」
許三多迷迷糊糊啥也說不出。
高連長無奈:「你會不會呀?不會也吱一聲啊!」
許三多:「吱。」
高連長暈倒。

2. 」我看不清太遠的東西,」木木對伍班副說。
「請跟我來,」班副把木木帶到外面,用手指著天上的太陽,問道,「你看那是什麼?」
「太陽。」木木回答。
「那你還想看多遠!」

3.伍班副為討好高連長,從鄉下拿來青玉米送給他。第二天訓練前伍班副去見高連長,正好他在啃煮熟的玉米,見伍班副來了,就客氣地說:「你每天很辛苦,還讓你破費了」。伍班副說:「這不算什麼,在鄉下這些玉米都是喂豬」。

4.有一天,史班長,伍班副,許三多一起去買東西。
他們走到一間商店門口,商店的老闆就問式班長:「你要買什麼?」
史班長說:「一包花生。」老闆就搬來了梯子,爬到貨架頂部,拿了一包花生,走下來遞給他。
老闆又問伍班副:「你要買什麼?」
伍班副也說要一包花生,老闆就埋怨他為什麼不早說,但還是又搬來了梯子,爬到貨架頂部去拿,老闆站在梯子上拿過一包花生,趕緊問許三多:「你也是要一包花生嗎?」許三多說:「不是」,於是老闆就拿了一包花生走了下來……
老闆把花生給了伍班副,他把梯子收好,然後問許三多:「那你要什麼?」
許三多說:「我要兩包花生。」

5.高連長要求戰士們每天必須堅持寫訓練日記,並要上交批閱。
伍班副的日記是這樣寫的。
「X月X日起床,刷牙,洗臉,吃早飯,訓練,吃午飯,訓練,吃晚飯,刷牙,洗臉,睡覺。」
等日記批閱後發還,伍班副發現高連長只寫了一句評語:難道你一整天都不上廁所嗎?

6.許三多在基地娛樂室裏看電視,不一會吳哲走來見他看的是一部自己未看過的電視劇,便問他道:「三多,你在看什麼啊?」許三多頭也不回地道:「看電視啊!」吳哲馬上有了想揍他的念頭,但還是忍住又繼續問道:「看的什麼電視啊?」許三多依舊未回頭道:「液晶電視啊,基地才買的。」吳哲終於忍不住朝他大吼道:「我知道是才買的,我想問的是你在看的是什麼電視?」許三多終於回過頭來,滿臉疑惑的表情道:「是康佳(電視品牌)的啊!吳哲你怎麼啦,老問這些無聊的問題。」 吳哲:……

7.一次大家實戰後勝利歸來,記者問大家什麼動力使你如此英勇?成才說:為祖國而戰!吳哲說:平常心!木木說:隊長發了防彈衣,事後才知道是件棉襖。

8.一次戰爭中,老七為了要激勵士氣,就到前線去,前方的許木木就跟老七報告說:「連長!前方20公尺的石堆中有一個狙擊手,不過他的槍法很爛,這幾天開了好多槍,可是都沒有命中人!」老七聽了很生氣的說:「既然發現狙擊手,為什麼不把他幹掉?」許木木聽了就說:「連長!你瘋了嗎?難道你要叫他們換一個比較准的嗎?」

9.成才對木木說:挖塞…外面下雨了也!!看到沒
木木很興奮:是啊,我看到了,你呢?

10.袁朗:「請報告你的高度、位置。」
許木木:「我大約1.60米高,現在正在駕駛員的座位上。」

11.一位新上任的大校穿著新制服檢閱部隊,來到新兵高城跟前:「喂,小夥子,抬起頭來,好,現在你可以同我握手了。這樣你可以寫信告訴你爸爸,說你已經握過大校的手。你爸爸一定會為你感到驕傲的。不過,順便問一下,你爸爸是幹什麼的?」
新兵高城:「報告首長,我爸是軍長。」

12.指導員看見明天即將退伍的老白正在錄起床號音樂,就拍拍他說:「不錯,好習慣要維持對你是有幫助的!」
老白沉默了一下後說:「是阿,回家後我每天6點就撥放起床號……可是老子我就是不起床!!看還有誰能對我怎樣!!」
指導員:「……」

13.一次軍事演習正在進行。王團長的吉普車陷進了泥裏。他看見附近幾個士兵正懶洋洋地坐在地上,便叫他們來幫忙。
「團長,我們已經陣亡了,什麼也不能幹。」
王慶瑞轉向他的司機:「警衛員!趕快從這些死屍裏拖兩具出來填到輪子底下,好讓我們快點上路。」
士兵們馬上從地上跳了起來。

14.許三多拿著一份表格到連部找洪指導員簽字蓋章,指導員簽好字後準備蓋章,卻找不到印泥,便問在一旁看書的高連長道:「老高,知道印泥在哪兒嗎?」高連長頭也不抬地道:「在東南亞。」

2008年12月11日 星期四

飛輪海賣台 搞笑更勝F4

飛輪海賣台 搞笑更勝F4
東京大玩西遊記布袋戲代言台灣觀光倉木麻衣來助陣


【特派記者褚姵君/東京報導】
飛輪海接棒F4擔任日韓地區台灣觀光代言人,昨在東京舉辦記者會。飛輪海在日聲勢雖不如F4,不過4人大玩布袋戲,搞笑中且把台灣觀光景點的歷史背得滾瓜爛熟,加上日本親民小天后倉木麻衣站台助陣,獲得日媒普遍稱讚較F4活潑有朝氣,算是成功達成使命。

觀光局自前年找偶像擔任代言人推動台灣觀光,首任代言人F4辦兩場歌友會外加偶像劇,總預算8,000萬,成功地讓過去兩年日本旅客來台人數皆破百萬,且呈正成長。

今年代言人換飛輪海,據悉總預算少了約500萬,不過4人赴日仍屬高規格,下榻房價一晚8,5000日圓,且有50位工作人員與30位保全護駕。宣傳廣告搭配動畫輔助,並祭出當紅的「海角七號」吸引日本遊客。飛輪海一開始先仔細介紹台中湖心亭、故宮以及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其中辰亦儒不負其財經碩士高學歷背景,講起觀光景點的歷史,頭頭是道,台風穩健。

等到重頭戲布袋戲上場,氣氛立刻變得輕鬆爆笑,負責開場白的「唐三藏」炎亞綸因為太緊張,突然迸出一句「這話怎麼說來著」,原來他要講的是「一口說出千古事,十指能點百萬兵」,好在「孫悟空」汪東城立刻跳出來救師父,一邊快轉他的金箍棒,一邊大力推薦日本旅客可以去漁人碼頭談戀愛,至於吳尊演「豬八戒」,堪稱超級適任,愛吃的他連應該介紹墾丁潛水,到最後都變成推薦海鮮。

已來台4次的倉木麻衣表示,台灣有很多人學日文,見到她時都跟她說日文,讓她很感動,也因此這次願意無酬義助推廣台灣觀光。

吳尊因為較少聽東洋歌曲,本來不認識倉木麻衣,前一晚聽到記者說時,還納悶地問:「什麼螞蟻?」昨觀光局長賴瑟珍與台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團代表馮寄台也都出席記者會。馮寄台表示,國民黨主席吳伯雄正在東京訪問,但他受女兒之託,來要飛輪海簽名,只好請假幾小時前來。而賴瑟珍因代表台灣門面,昨除穿套裝、戴珍珠項鍊盛裝亮相外,主辦單位還特地為她請了專屬化妝師,也讓台灣媒體猛研究,觀光局長今天是不是比較美。

【2008-12-11/聯合報/D1版/影視‧消費】

引自:http://udndata.com/ndapp/Story2007?no=3&page=1&udndbid=udnfree&SearchString=xlul%2Bqe9K6TptME%2BPTIwMDgxMTEyK6TptME8PTIwMDgxMjExK7P4p089wXCmWLP4fLhnwNmk6bP4fMFwplix37P4fFVwYXBlcg%3D%3D&sharepage=10&select=1&kind=2&article_date=2008-12-11&news_id=4676129

不景氣下…觀光局狠砸重金行銷台灣

不景氣下…
觀光局狠砸重金行銷台灣

【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

金融風暴讓國外觀光客也減少出遊意願,像是來台大宗的日本觀光客,今年1到10月就減少約6%,觀光局也透過台北101跨年煙火、以及偶像團體代言等手法行銷,希望提高台灣的能見度,不過由於大環境不景氣,明年來台觀光客人數比原先預期的425萬人次,還要再調整。

台北101證實,今年高空跨年煙火,觀光局重金花了三千萬元預算,由於燦爛奪目的跨年煙火能擠上眾多國際媒體版面,達到曝光效果,因此近年來都列為觀光局行銷台灣的重頭戲。

同時看準韓劇發燒引領起觀光熱潮,觀光局近來也以偶像代言,希望激起粉絲的熱情,介紹台灣的好山好水。但銷售手法有時也會失靈,之前雖斥資8000萬元邀請F4代言,但像今年F4成員朱孝天、周渝民拍攝偶像劇,以計程車司機的角色帶領觀眾走遍台灣著名景點,雖然曾在日本、台灣播放,但並沒有引起太大迴響。

國際間普遍不景氣,想賺老外觀光客的錢越來越不容易,根據觀光局統計,以來台最大宗的日本觀光客而言,今年1到10月,來台人次減少6%。而國外觀光客來台人數雖仍有成長,但對於明年的目標人數,原先預估可達425萬人次,觀光局也越來越趨於保守,還會再作修正。

為了爭取日本客來台,觀光局最近也改由人氣偶像團體「飛輪海」擔任台灣觀光代言人,拍攝CF廣告,以鄰家男孩的形象推廣台灣美食及景點。明年還要在台北準備歌友會,開放給日、韓、東南亞等地區的外籍歌迷參加,希望能帶動新一波粉絲來台觀光。

【2008-12-11/聯合晚報/A4版/焦點】

引自:http://udndata.com/ndapp/Story2007?no=1&page=1&udndbid=udnfree&SearchString=xlul%2Bqe9K6TptME%2BPTIwMDgxMTEyK6TptME8PTIwMDgxMjExK7P4p089wXCmWLP4fLhnwNmk6bP4fMFwplix37P4fFVwYXBlcg%3D%3D&sharepage=10&select=1&kind=2&article_date=2008-12-11&news_id=4676576

2008年12月9日 星期二

行銷台北市 市府明年斥資2000萬拍電影

行銷台北市 市府明年斥資2000萬拍電影
更新日期:2008/12/09 17:58
(中央社記者孫承武台北9日電)台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長羊曉東今天表示,將以新台幣2000萬元,拍攝一部以台北為素材,描寫台北多元面貌、具台北性格的電影,藉此行銷城市,讓更多人認識台北市的精彩與魅力。

觀光傳播局今天邀請國際知名導演侯孝賢、蕭雅全、日本藝人中孝介在台北光點舉辦「台北映象對談--從電影看台北」座談會,羊曉東在座談會中做以上表示。

這部以台北市為素材的城市影片,預計明年3、4月間開始拍攝製作,觀光傳播局請到侯孝賢與蕭雅全分別擔任監製與導演。

羊曉東強調,城市行銷的重點在於分享對城市的感動與增進對城市的了解,希望透過兩位導演的眼光,從生活化的多元角度,拍攝出台北市最完整的表情與性格,演繹台北市的美、優、活與彩,創造刺激國際觀光客心動的亮點。

羊曉東表示,現今世界知名大城市都藉電影引導觀眾對一座城市的想像與情感連結,帶動旅遊風潮,為城市觀光及周邊產業帶來豐厚收入,如電影「羅馬假期」的羅馬、「慾望城市電影版」的紐約、「BJ單身日記」的倫敦,以及「悲情城市」的九份、「海角七號」的恆春。

他說,台北市具豐富多元文化內涵、便利多彩的生活型態、山水互見的自然景觀,是最具文化活力、最好玩有趣的華人城市代表,當然更應有一部專屬台北的電影產生。971209

引用自: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1209/5/1avpt.html

九份變了! 侯孝賢悔拍「悲情城市」
更新日期:2008/12/09 19:27 張嘉男

因為電影「悲情城市」,而讓九份這座山城一夕暴紅的導演侯孝賢,因為不忍九份變調,曾經說過後悔自己拍了這部電影,不過今天他卻又接下台北市政府的委託,要監製拍攝一部屬於台北的電影,難道不怕台北變成下一個九份,他說城市行銷不能不做,但是文化保存政府必須責無旁貸。

導演侯孝賢:「會不會擔心台北變成下一個九份,我告訴你,擔心我又能幹嘛?你懂我意思嗎?但這件事要不要做,要,我意思就是說你要有這種自覺。」 台北市政府大手筆砸下2千萬,請來大導演侯孝賢拍一部屬於台北的電影,只是侯導不是才後悔,一部「悲情城市」把整個九份給毀了?

侯孝賢:「我後悔拍了九份,原因就是你會慢慢自覺到,一個地方政府如果沒有這種自覺,你就會讓那個地方,最後就壞掉、爛掉。」

描述40年代,台灣光復初期人民的生活,那座漂亮的山間小城,卻因為電影一夕爆紅,如今為大家搶景觀蓋高樓,整個九份的樣貌全變了調。

「悲情城市」現在只變成商家攬客的招牌工具,電影究竟是城市行銷推手?還是城市文化殺手?侯導雙手一攤,他認為文化保存政府責無旁貸,若都要導演負責,那恐怕就是電影不能承受之重了。

引用自: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1209/8/1avwh.html

2008年10月26日 星期日

詩歌朗誦練習實況

丁丁示範


團體練習(第一次)


團體練習(第二次)


花絮片段


第一屆人資班學姐 詩歌朗誦《尋李白》(在北京與師大二附中交流的實況錄影)


第一屆人資班學姐 詩歌朗誦《尋李白》(比賽實況現場錄影)

運轉歷史的驕傲

~淡江大學第十八屆五虎崗文學獎報導文學類第一名~
作者:張瑋儀(淡江中文所)

遊學的出走心情像是趕火車的催促,探訪記憶中很熟悉的陌生領域,總有一股說不出的奇怪感受,奔赴環境的邀請,讓人無法不去為這想像留點夢。

近年來,自我充實和休閒生活的規劃,日益受到重視。二○○一年,總計出國人數為7,189,334人,觀光旅客的首站抵達地,到亞洲地區的共有5,852,422人,其中到香港的有2,320,154人;到澳門的有1,152,815人,占了總數的一半以上(據台灣觀光局出國旅客人數統計表)。從香港紅磡到大陸有巴士、鐵路、遊船等方式,幾乎每分鐘都可以往大陸跑,開往深圳的巴士每半小時就有一班,車程也只要六十五分鐘。自一九九五年到二○○○年,前往大陸的民眾,更是每年以400,000人次的成長率遞增著。(依據台灣觀光局之統計資料)

每到寒暑假,飛往大陸的遊學團就有數十個之多,各民間基金會也多次舉辦兩岸大學生互訪活動。清華、南京、復旦、廈門,到大陸的遊學團是最近的大熱門,相較於歐美等團,語言通、消費低、生活習慣也相近,而且,再怎麼說,台灣學子也想看看課本介紹的光景,在種種推動的衝擊下。自然,大陸是個很誘人的呼喚,由此,學生們欲行萬里路,紛紛飛過了海峽。

飛回一個歷史的懷抱

理由其實不用太多,只是看到了北京城在招手,二○○一年七月十日,「中華民國海峽兩岸文教經貿交流協會」主辦「中華文化研習營」,地點是百年歷史的最高學府-北京大學。

一百一十人的大團體,來自台灣各地的大學生及研究生,不少團員們第一次出國就選擇了「回國」,台大電機所碩二的王基峰說,北京是大陸的首善之都,具有歷史與地緣上的代表性,就像來台灣就得到台北一樣。團長韓宜靜是中德文化經濟協會祕書長,在德國待了十多年,授課於輔仁大學的她,也是首次「回航」,懷著大學時代的心情,也要痛快的玩一趟。輔大影傳系的鄭志賢是值星,現在是國會委員助理,由於大家的年齡相若,扳起面孔的命令已不適宜,何況又是打著文化交流的旗幟,只叮嚀:「到了那兒,要請大家相互照顧,多配合一下。」

陳幼馨和黃雅琳是北一女的應屆畢業生,行前說明會那天,她們還在進行第二天的大學聯考,代表來的媽媽,下午還要先離開去送便當。

台大園藝系畢業的朱殷廷,剛申請上美國UCLA的生物科技系,九月就要開始五年的留學生活,趁著赴美之前,趕快到大陸,留一點屬於中國的回憶。去年才從歐洲自助旅行回來,他說:「有生之年一定要走出去,才能學會照顧自己,認識生命。」他的妹妹也參加了暑期遊學團,正在上海復旦大學。

分隊、介紹、交待時間,接著,七月十日,起飛。

赴一場千年的問候

北大語言所長-趙杰教授說,中國有五十六個民族、七十九種語言,清代是歷代外語能力最好的一朝。而今在北大,英語四會是必備的條件,除了各種語言科系的增設,專業項目讀原文書也是基本要求。每年有三百人可以透過甄選,前往日韓、歐美各國留學,國外學校前來交流的國際會議,哈佛、耶魯、華盛頓、特拉維夫……,平均每星期就會有一場。

目前北大的交流聯繫已遍及四十七個國家地區、一百七十四所學校,而此次行程的負責人,是交流中心副主任崔岩老師,親切體貼的招呼,就像對待家人一樣,大家都叫他崔媽媽。還有服務人員:北大學生易明群和田煒。來自四川的易明群,畢業後工作了兩年,今年剛考上北大法研所,趁未開學的空檔到交流中心打工,有豐富的帶團經驗,講起北京來駕輕就熟。北大政治系畢業的田煒,目前是對外交流中心的專職接待員,才剛接這份工作,在熱忱中帶著忐忑,誠懇的眼神裡有份憨直的東北笑容。

從機場通過四環路,四十分鐘就可以到北大,由於在香港機場轉機待了四個小時,到這裡已經有些晚了,還來不及探訪北大早晨的味道。由南大門進校園,出來迎接的是路旁的荷花池,還有許多穿梭的腳踏車。團員們進駐在北大勺園六號樓及八號樓,分配好房間就先盥洗,因為勺園樓到十二點就沒有熱水了,而且,明天一早七點就要起床學習打太極拳。

太極拳教練陳占奎是武當派張三豐太極拳第十九代傳人(老爺按:這個就千萬別當真了,武當派並不存在,張三豐也不會太極拳,小說家的話全當了真,那就不得了啦),小露兩招的起式,大家就累得受不了,沒想到慢條斯里的動作,也要花很多氣力去協調好。

勺園二號樓的歡迎宴後,即起程到豐台區宛平城內,「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內刻著毛澤東「中華民族解放萬歲」的字樣,對應於四壁抗日英雄的汗血山河。建於一一八八年的盧溝橋,由「盧溝曉月」的石碑開始,數不清的大小獅子考驗著大家的耐心和仔細度,一九九九年,大陸文物管理部的統計是五百零二隻,不過,哪年再多或少一些也是有可能的事。橋尾那端的市集上,賣著石刻、古玩、錢幣等,刻一對玉製的龍鳳印章,大約是人民幣四十元。

古橋的步道已被封住,只能走在重新整修現代石板路,沈沈的古蹟在此靜靜守候著,對這些獅子而言,又是些過路的觀光客,事變的解說下,拿了莊嚴的無語做註解。

都是華夏的學子們

大陸學子就學,是按照各省人口比例分配名額。不過,不管蒙古、湖南、黑龍江,對台灣人來說,都是一嘴流利的北京腔。不少學生為了準備GRE,暑假仍留在學校裡。一早五點未到,人潮圍著湖水,落在島亭和花神廟,拿著隨身聽狂背,聽的全是英文廣播。

朱俊清就住北京城,是阿拉伯語系的大一新生,靈巧的眼神又圓又亮,學語言,當然就想到不同的地方跑一跑;張震是力學與工程科學研究所的碩二生,來自山西,有著踏實又誠穩的模樣,平日都在實驗室裡,舉行研討會時,也常幫忙招待來訪外賓,前兩天才帶著台灣來的慈濟團體爬長城。他說:「很喜歡和台灣來的朋友交流,因為有家人的感覺。」

北大男生宿舍在南區店街旁,暗暗的走道上晾著T恤和牛仔褲,沒有衣櫃和書桌,房裡只放了三張上下鋪的床,門邊擺著新增的電腦,半掩著沒法全開的門,有的趴著看書,有的在上網,對於走來走去的旁人也習以為常,其實也有比較新的宿舍,不過都會先給外籍生住。

去年剛建好的女生宿舍,一樓放著整潔比賽的大黑板,四人一間房,除了衣櫥桌子,還有暖氣,牆上貼著歌手照片、勵志小語,以及英文單字的卡片。各個年級一棟樓,一直住四年不用搬,所以今年的「大一樓」,就是明年的「大二樓」。陽台上,可以直接看到對面的男生,期末的夜晚總會傳來歌聲,唱著「對面的女孩看過來」。

清晨到夜間,北大校園內各處都是拿著小本子的背誦聲,學生們每天唸書的平均時間是十小時,而睡眠時間不到五小時。此外,校內也開設漢語培訓班,藉著學語言,交流各國不同的文化,以打開新領域的視窗。九○年代開始,大陸留學生人數已連續三年居各國留美學生之冠,據統計,目前至少約有五萬九千名大陸學生在美留學。

在北大的校園裡,即使拿著地圖還是會迷路,問個路經的學生,很多的回答都是:「哦,往北。」他們總能很明確的分辨出方位,因為北京城就是個正正的方格網,但對外地來的人而言,這種答案等於沒說,小易姐說,反正就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夜間的北大校園裡,多數街道仍然通亮,未名湖的石舫上,哼著各自的歌曲,猜著楊柳的故鄉,不管是何處,此時,都聚到了這裡。雖然來自四面八方,卻共同在此留下,就如北大副校長郝斌說的:「進了北大門,就是北大人。」

相同的語言 不同的溝通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和經濟發展」的課程,主講人是北大經濟學院副院長-胡堅教授,介紹大陸經濟改革的重點與成就,由原本的農民生活到特區規劃,在發展數據中,展現出驚人的活力。她說,現今,大陸的高考就像「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因為以目前而言,這是獲取晉身的唯一依靠,就以胡教授本身為例,她在文革時只是個裁縫女工,但她心裡想著:「我不應該一輩子是這樣,中國也不是永遠這樣。」改革後,因為這個信念,就此走出了自己的光芒。如很多大陸青年一樣,抓住了一絲希望的微光,就會努力的爬。

大陸的台灣人日益增多,現今,在上海的台商及家眷已有三十萬人,雖然講的都是中國話,卻常因用語的歧異產生誤解。隨著經商交流,語言模式的運用也在轉換和學習中,海協會聯絡部主任王小兵說:像「運作」這個詞兒就是從台灣來的,以前大陸說運行、製造,好像都還是不夠完全,但有了「運作」就可以完美表達出它的意思,真是太好用了。

在交流中心幫忙打掃的林濰靜,今年二十出頭,和參訪團員們一般大,來自山東煙台的她,和姐姐租了個小房間,一起到北京城來工作,會認識她是由那個認真的笑容起。大陸的學費並不便宜,城裡的家庭為了培養一個孩子,可能就要花掉所有的積蓄,目前還有很多地方,並不享有讀書的權利,但是他們仍然認份而知足,擔負賺錢養家的使命,她說:「每年,家鄉都有好多人到大都市去工作,過年時再把錢拿回家。」

解說員田煒說:「其實我真想不透,到底我們有什麼不一樣。」好多地方,在認同和對立中,總在熟悉中有點矛盾和尷尬,雖是相近的話語和面貌,卻讓人不知該相互排擠,還是擁抱。

一塊三角地 匯聚多少情

北大的「三角地」,是校園的交通要衝,環著教室、宿舍及食堂,公佈欄上貼著歷史名人、校友消息,還有學生們的刊物,張貼著補習班升學廣告,或租屋、工讀的訊息,當年六四活動和反美遊行就是從這裡出發的。

對於外交、時局、制度,他們有著更多參與的支持與熱情。田煒身為政治系的一員,高度的投入意識,是與生俱來的性格,他說:「每個北大人一定都會參與遊行的,這是天經地義的事。那時我們經過清華門口,還高喊著要他們一起來參加。」堅持的口號、理想的燃燒,北大的求學史中,好像就是少不了學運的這一頁。

此日,北京城湧入大量人潮,世紀壇已架起舞台、掛上紅燈籠,街上陳列著申奧主題的各項雕塑品,插滿「新北京,新奧運」的旗幟,所有的焦點,都凝聚在晚上公布的申奧投票。包括江澤民、李鵬、朱鎔基、李瑞環、胡錦濤、尉健行等人,四十萬名北京群眾都湧到天安門廣場一起見證,期待這歷史的瞬間,能變成勝利的永恒。

宣告式的紅布條懸在「百年紀念講堂」上,寫著:「北大學子勇擔歷史責任,盼奧運申辦成功」。七點整,北京申奧代表團團員:李嵐清、劉淇、袁偉民、樓大鵬、王偉、鄧亞萍、楊淩、楊瀾、何振梁等人,依次回答國際奧會委員的提問,並進行陳述。上百名學生比肩坐在草地上,看著電視牆的即時轉播。

七月十三日,北京時間二十二時十分,國際奧會一一二次全會主席-薩馬蘭奇宣佈:北京獲得二○○八年第二十九屆夏季奧運會主辦權。評價報告是:北京奧運會,將給中國和世界體育留下獨一無二的寶貴遺產。

這一刻,大家瘋了似的相互擁抱,奔洩的情緒排山倒海而來,勝利的布條旋即揚起:「中華騰飛,民族復興」,狂呼、尖叫,高舉的雙手一層層越過頭頂,盡情的揮舞著護欄上的旗幟,共赴一場眼淚的奔流,北大的夜就此燃燒,旋成一股沸騰的浪。

申奧的狂潮 已經準備好

電視上,傳來各地的慶祝情況,一個受訪老人說道:「我今年八十六歲了,我終於看到北京成功了!就算再幾個四年,我也要等到!」世界各地的畫面不斷切換著,穿著五環裝的週歲寶寶,笑呼呼的被往上拋;少數民族穿上自己的傳統服飾,揮著紅旗前來申奧,還有畫著國旗的異地華僑,淚濕的臉流下紅紅的顏料……億萬中國人民激情迸發,一次又一次地將鮮花、彩旗和著鞭炮聲傳向天空。

北京《新華社》快訊報導:「對許多人來說,追求完美仍是一個遙遠的夢。……如果說世界上僅有一項活動能使主辦者動用所有的力量,以使一百九十七個國家和地區的一萬多人聚到一起,那就是奧林匹克運動會。」
北京《人民日報》頭版頭條:「經過長久的期盼,北京周口店追尋文明的燧火將與奧林匹亞的聖火匯合;濃縮千年滄桑的中華世紀壇,再次留載了中華民族史冊上光輝一頁。從天安門廣場到亞運村,從王府井、西單到北大、清華,京城大街小巷、校園社區,燈火輝煌,人流湧動,彩旗紛飛,歌聲飛揚。」

奧申委秘書長王偉說:「這是奧運會第一次來到有近十三億人口,和三千年有文字記錄歷史的土地上。」七月十四日,北京的《人民日報》社論,寫下〈譜寫奧運史上最壯麗的篇章〉:「從一九九三年首次申辦到今天申辦成功,中國人民對奧林匹克運動的執著追求和滿腔熱情沒有減弱。……古老而現代的北京欣欣向榮,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有條件把一屆最美好的奧運會奉獻給世界。」

申奧的力量是一股全民運動,而且已等了好久。據馮貴家在〈今夜無人入睡-寫在莫斯科決戰前後〉的報導,在八年前,十四歲的叢欣竹,隨著少年合唱團去蒙特卡洛申奧,而在那次,北京卻以二票之差失利,她和所有的團員們都哭了,只說:「失敗,能使我們長大。」八年了,這次北京申奧,他們又聚集到莫斯科,再度用歌聲表達支持的望願。如她的創作曲,迴蕩在奧申委大廳:「不變的心期待一次次呼喚,每一顆心都在為你激蕩。」

而這番祝願終於實現,無疑的,這個時刻他們已等得太久,這個狂熱的不眠夜,屬於北京、屬於中國,他們向世界高喊著:「我們準備好了!」

留下關不住的紫禁城

北大交流中心已釘上「熱烈慶祝北京申奧成功!」的大紅版,大家談議著昨晚的新聞報導,喧騰的北大校園裡,根本沒人睡得著。

一早,歷史系李孝聰教授主講「北京的胡同及四合院」,由歷史文獻、地理位置談起。現在的北京城維持元大都的中軸線擴建,一圈圈加出形成三環、四環路,而自公元前二二一年起,北京就是北方重鎮,漢代的廣陽國到隋唐的涿郡或幽州,城址都設在北京舊城的古薊丘上。十一座城門,符合《周易》「陽奇陰偶、離南坎北」的原則。公元九三八年,遼以幽州為陪都,改北京為「南京析津府」,又稱「燕京」,法源寺在戊戌變法改成了憫忠寺,八旗貝勒因爭位入了蠻子門……悠悠北京城,總有著說不完的故事,尤其又加上了申奧這一頁。
「胡同」是聚水而居的蒙古語,聚集的處所成了今日的巷弄;北方傳統灰瓦、罩壁、垂花門的四合院,更是反映了民族的藝術與文化,而今,許多大院都改成了學校,像沁親王府就成了輔仁大學。

故宮博物院,展品分成珍寶、陶瓷、青銅器、繪畫、鐘錶、工藝六個館,看到玻璃櫃裡陳設的花瓶蓋,有人好奇的問著花瓶所在,導覽員說,好東西都被你們帶去台灣囉。當初遷台時,所有寶貝一箱箱的搬走,唯一沒法拿的,大概就是剩的這幾棟樓,而這文物的的奇妙分居,不知道哪一天可以再獲得組合。

相應於大陸一般公共場所裡「不得吐痰」、「不淮帶狗」的標語,故宮「養心殿」外很有詩意的寫著「古牆無題最相宜」的告示牌,看了英文翻譯:「Keep the ancient wall free from graffiti.」,才知道原來是請勿塗鴨的意思。想起北大的「未名湖」,或許也是想不出映上美景的話語,於是留個無名的想像,輕柔而澄明的柳蔭下,是不是也由不得誰再多添上一筆。

大陸有許多的表演用的「宮」,這是他們重要的休閒活動,或許應該說是觀光活動。雜技廳裡聚集的多半都是慕名而來的外國人,舞獅戲球、扯鈴、轉盤子、轉燈、平衡接碗、疊羅漢、軟骨功,團員們矯健靈活的身手,令人對中國特有技藝嘖嘖稱奇:十多個人共騎一部腳踏車,一只水晶杯可以撐起三個人,實在不知道他們是怎麼練成的,想起「霸王別姬」裡,孩子們的那幕練功的辛酸話,不由得又是凝然留在台上。

異鄉也有家鄉的味道

北大的飯卡,可以通行學二、學五、佟園等學堂,一碗牛肉麵是四元,疊得高高的鐵板飯也只要五元,在台灣,這價錢大概只能吃到一盤海帶。而大型百貨中心-新東安市場,是現代化的複合式購物廣場,標榜來自新疆的東來順涮羊肉,王府井大街的東華門美食夜市,賣著各式各樣的小吃,桂花膏、炸蠶蛹、炸蠍子,大約都是五到十元的價位,還有串滿青椒和鳳梨的烤肉,一串兩塊錢。

北京的地鐵一律三元,不限車程遠近和轉乘次數,分成一線和環線兩部份。由「天安門東」搭一號線向東,過了四站就到「永安里」,出站即是「秀水市場」,以服飾、皮件的交易居多,是個出名的仿冒品供應中心。
到秀水街的特色,就是一定要狠起心腸來「砍價」,而且直接就是由一半砍起。硬生生看著老闆開價五百元,外國觀光客還買得不亦樂乎,同一件改良式旗袍,看到台灣來的朋友是「同胞」,就義氣的砍到二百五,嚕了半天後,叫著北大的短期遊學之旅,又扯了申奧成功的話題,最後以八十塊錢成交。

下了車,到處是一袋袋水蜜桃,平均一顆不到兩塊錢,光是這些桃子就足以讓人對北京尖叫。一塊錢的冰棍,在這熱得發昏的氣候下,總是人手一枝的圍繞在大樹旁,商家們談起台灣,親切中多少有點欣羨的味道,老闆說:「我也去過台灣,台北啊,高雄啊,還想到花蓮玩。」血緣、地緣都相近,實在想不出還有什麼隔閡的距離,畢竟只是一個時間點的錯過而已。

前門西街的「老舍茶館」,古色古香的牌匾寫著:「振興古國茶文化、扶植民族藝術花」,有說書、京劇、雜技、魔術、川劇變臉、及〈鬧天宮〉、〈白蛇傳〉、〈拾玉鐲〉等劇碼,可同時容納二百五十人觀賞,除了品茶,還提供了北京風味的驢打滾、百花酥、艾窩窩、豌豆黃等小點心。

十五日剛好是台北大學公行系大二生張明穎的生日,從老舍回北大的路上,輪著手電筒,就在暗暗的遊覽車裡唱起生日快樂歌。在店家快關盡的街上,校園商店街的麵包店裡,法律系的林詩元終於找到了蛋糕,偷運兩瓶燕京生啤,十多個人全擠在勺園樓410號房,如北大的同學一樣,為著年少時輕狂的夢想,就好像慶祝一場勝仗。

她說:「這個生日能到北大過,也是種特別的享受。」大家也期許著,每當新的紀念日來臨,能有不同的驚喜,發生在異地的溫暖裡。

關於流行和文化

從北大打D到清華大學大約是十塊錢,目前北京出租汽車的數量超過五萬輛,市區的大街小巷都可以很方便地叫到計程車。夏利車(無冷氣)每公里起跳是四公里十元,之後每公里一元二角,富康車和桑塔納車(有冷氣)起跳則是三公里十元,之後每公里一元六角。

在流行文化上,北大的學生對偶像的喜愛,比較偏好民歌似的清脆聲音。很多演藝人員都跑到大陸來開拓市場,相較於台灣綜藝節目幾千塊的公定價,大陸一場演出就是上萬的價碼確實高了不少,而且大陸觀眾們格外熱情,他們看到明星的機會很少,所以公眾人物只要一出門,走到哪都可以感受到被群眾環繞的巨星架勢,不像在台灣,可能一棟大樓就可以看到好多個,還批評著這人和電視上差了多少。

一家附有KTV包廂的餐館,點了焗烤、百合等十多道菜,每道大約要價八塊錢。他們愛唱流行歌,所謂流行,是張惠妹第一張專輯的歌,他們說,現在最火的是張信哲。也點些愛國歌曲,大陸有很多宣告著偉大祖國的民族歌謠,還有許多在讚揚自然的風貌,寫給高山和小河。

海淀圖書城裡是一家家的攤位,也有不少主題式的書店,種類齊全而繁多,但賣的大部份都是補習考試的參考資料,因為這是市場需求量最大的書。和經濟有關的書籍也總能登上主要書架,暢銷排行的第一名是《窮爸爸、富爸爸》。

看到「繁體版」書櫃,有點像在台灣看到大陸書,心情卻很不一樣。科幻、勵志、愛情,還有一些政治、教育類的書,也有許多台灣著名的小說、劇本「翻譯」成簡體版,而現在最紅的是痞子蔡。

用千萬的無言睡在這城裡

北京公園裡,飛旋著風箏,還有直排輪練習的小跑道,在淺淺的小水池旁,可以看到很高的天空,一家家悠閒的市民們,在車陣來往的寧靜裡,訴說著祥和平安的希望。這時,團員們開始有點想念起家鄉。

早晨灰濛濛的清大校園裡,霧氣很重,爬上了最高的觀望樓,可以看到很多景緻,但還是沒法把整個學校都攬盡,繞了繞清大的校園,輪流騎著腳踏車,可以放了手迎著風,都不必去踩剎車。享用清大食堂的早餐,有稀飯、小菜,還有麵線、饅頭、豆漿等,大概一餐是五到六塊。而北大自助式的早餐是十塊錢,中西式的餐點都有,玉米濃湯配水果,培根蛋餅加奶茶,常可看到很多外籍生,在這裡享用特別的組合。

清華大學理工系二年級的胡瑾,是團員劉士銘的朋友的朋友,沒見過彼此,透過一點牽連到這裡相遇,帶給她關於那個朋友的消息-王守德,世界登山社的台灣代表,不幸殞落在吉爾吉斯的山難中,那年二十三歲,一本《守德紀念書》,放了登山時的照片、生活的創作、大家給他的留言……在大陸談著一個共同的台灣朋友,而他的國度,在天堂。

明十三陵中,定陵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朱翊鈞及兩位皇后的陵墓,萬曆皇帝生前昏庸奢糜,全都是由漢白玉石建成,在地下數十尺的地道中,又冰又冷。講解人員每年要向許多觀光客介紹這裡,接待世界各國的朋友,俄羅斯、日本、匈牙利……相較起來,他們說:「台灣的朋友比較好溝通,可以肯定很多觀念的認同。哪像外國人總是不懂,一個這麼大的墓有什麼用。」

明皇好大喜功,地宮落成時宴請百官,而今躺在這裡,映著那時的燈火通明,是不是也感到格外孤寂。

不到長城非好漢

登長城,是所有到大陸的人都不能錯過的行程。「居庸關」在北京西北近郊,當年秦皇修城強徵許多民伕、士卒到這裡,居庸關的命名,就是取「徙居庸之徒」之意。

這是一段階梯古道,每格大約是三十公分,共由七個烽火臺組成,有著「天下第一雄關」之譽。在「不到長城非好漢」的豪氣干雲中,看到巍峨蜿蜒的石牆環繞在山稜上,有種莫名的興奮在滾動,實在是累得不想再走,歇了歇,看了看連綿的山峰,還是不由自主的往上爬。據說,那天北京的氣溫高達四十度。

台大材料所的劉士銘,剛退伍回來,不過頭髮已經留得有點長,帶著一頂北京大街買的清皇帽,攻頂成功的那一刻,站在青崗的展望台望下,他狂傲的戴上帽子、搖著旗幟:「我就是大清皇,要打跑可惡的匈奴頭子!」雖然大家並不明白高官和太監的帽子有什麼不同,一股傲氣到了這巔嶺,好像就變得離天好近。

隔天一早,就要回到台灣了,全聚德烤鴨的晚宴上,大夥拿起起酒,就是一杯杯的灌下,領到「Peking University結業證書」,上頭是:「學習認真,表現優異,特頒此證,以茲鼓勵」。打得還是很爛的太極拳、學著北京腔的亂砍價、還有因習慣所鬧出的小笑話,這十天,說不出太多互道別離的珍重,所有還在眼前的感動,想來好像都掛在厚厚的雲上,濃濃的感情飽含在水氣中,卻又無法抓下些什麼,就怕,又是個潰堤。

盛夏最美的珍重

回到北大,是結業典禮,大家對此番遊學提出建議,也討論著幾日的心情。

剛從台中一中畢業、甄試上交大電子系的林叡杰說:「在刻版印象裡,本來一直以為北京是個落後的地方,可是這次看到了他們的繁華,真的是很不一樣,他們的制度、習慣和個性,都已經超過了我們的想像。」北京的風華,蘊著千年的凝望,現在正睜著一眼明亮,快速的在世界裡綻放。

政大社會系的金玉珍說:「我在北京街道旁,聽著小販攤裡傳來『盛夏的果實』,我們一起聽完這首歌,沒有交談。」說著就在台上哭了起來。在這炎夏,其實沒有設下太多的預期,來到這塊土地,我們可以一起做些什麼?還是共同看到些什麼?對大多數的民眾來說,坦然無畏的溝通,只是一個簡單的要求。

回到勺園樓,這將是參訪團在北京最後的一個晚上,北大研究生張震早已提著西瓜,在大廳等著,濰靜也來了,說要送台灣的朋友一下。擠在宿舍裡,又天南地北的聊起:北大的晨間運動、課堂上的議題討論、拿著飯卡排隊打菜……,台灣、北京,年輕的大學生活隔了海峽,卻變得不太一樣。

北大的校徽,是張震的臨別贈禮,還帶來俊清所托的中國結和臉譜小人,迎接著學校裡匆匆交會的朋友,喊著珍重、揮著手,騎著單車,屢屢回頭,「再見啊,保重。」這是最後分別的模樣。對於離別,竟是比台灣來的朋友還捨不得。

拿著相機,想把所有的回憶也用快門收盡,卻再也藏不住每個點點亮起的情悸。北京大學,創出了豐富多采的頁扉,卻總關不住些什麼。

越上山巔的遙望

文化哲學所碩一的陳韻如,去年才自助旅行到洛杉磯,她說:「很喜歡自由的生活,想去體會不同的旅行感受,一個人的時候,才可以懂得獨立的難得。」;政大土語系的沈淑賜,大三時跟著系上的老師、同學到土耳其,她說:「只要有機會,就一定會再出去。」雖然要自己打工賺生活費,可是積了一點錢,就想趕快往外跑。環境的刺激鼓動著陌生的跳躍,停了停,就想再飛。

如果可以再到大陸,會選擇哪裡?有人說要去三峽,有人說要走敦煌,許多歷史名邑,因政策的新措施,都將有了始無前例的新改變,推動現代化的計劃下,到處都在快速的更新,但對無言的景緻來說,只能默默忍著這筆傷。來自大陸各地的學生們,一個學期後回到家鄉,可能就已變了樣。

再到北京,我們知道,申奧成功的那一刻起,「綠色、科技、人文」的口號一打出,北京就不會再只是北京。北大成立了中國第一個以奧運為主題的「奧研社」,宣傳部的冀希在成立的發刊詞上說:「北大創新的思維,廣闊的視野,多學科的綜合知識,使學子對奧運出力變得切實可行。」當鎂光燈交聚起,備受肯定的機會下,他們需要更多的遠見、氣魄和洞察力。

不只是北大人的北大,他們要跨在世界的崗嶺上。當我們打開了對陸的這座橋,開始懷著各種情愫往那裡跑,大陸的希望,其實已經奔向世界的開放,領納的,不只是各族各邑的融合,還有信心的輸出,以及觀念的輸入。

學生們對北京投了一個世界的夢,如同奧運會投給中國的機會,像那自負的口號:「二○○八年的北京,天空會更藍,城市會更美,五環的旗幟會更鮮豔。」

仍是不止的飛翔

分離前的那一晚,俊清留了一封信。想引這些話,來說說這場兩岸學子的交流:「儘管相識只是偶然,相處也還短暫,我卻有一種『適逢故人來』的親切感。……也許我們還能相聚,也許我們永將別離,但其實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曾共渡過喜悅,我們的心曾一起徘徊,我們都是有緣人。」

政治的隔閡或許帶了點尷尬,經貿的通商多少在懷疑中探望,但人們的對話,早已活絡了血濃於水的熱切,認識的不只是一份鄉愁,一個國度,還有那立足於世界的自己。跨越了山和海,北京的呼喚下,早已沒有了邊界,每年,來來往往的留學、觀光潮,在綺麗多情的北京城中停落,為這歷史、為這人生,寫亮一筆希望而耀眼的註腳。

北京準備好了,他們隨時要打開自己,像承起千年歷史的光榮使命,於是,北大的沸騰,挾著燎原的氣勢,不住的狂燒。運轉的驕傲下,沒有什麼到達不了。領著自信,他們知道:世界的光芒終會在這裡閃耀!

收到一封e-mail,是張震學長的問候,他拿到了普林斯頓大學的全獎,今年八月就要到美國。

當台灣學子飛到這裡,看到北京,北京卻迫切的想飛出去。

2008年10月25日 星期六

阿凱闡述京鴻一瞥

第一主題:初相遇
妳搭飛機要去北京。
旅行要開始了。
在飛機上、在冷冽的高空中,妳瞥見北京是一片燈火璀璨、亮晃晃的。妳覺得在這浩瀚無垠的宇宙中,只有少女北京和妳存在。妳覺得有些熟悉、似曾相識。少女北京和妳隔著遠遠的距離靜靜地對望、打量著彼此,這時無聲就更勝有聲了。
妳想起有時候大家都很快樂、笑成一片的時候,妳覺得莫名的孤單。在最最歡快的時刻,大家都閃閃放亮,像星子一樣,但這反而更顯出妳是孤單的。
少女北京也是吧?妳這樣想著。
她也覺得孤單吧?她也想和世界在一起吧?也想被看見吧?我們是一樣的吧?
一擦身,飛機降落在首都機場。旅行要開始了。妳把這樣的感覺暫時擱置了,但心裡還是有些疙瘩的。
所以少女北京和妳在這樣廣漠的世界中,期待能夠更加熟識彼此。

第二主題:遊人和皇城

妳在太過緊湊的行程中,東奔西跑,感覺都是走馬看花。但在觀看的過程中,妳覺得又不完全是走馬看花,好像還有些什麼東西。
說不上來。妳想要更接近少女北京,可是時間不允許。妳是個有深度的遊人,但是只能這般淺淺拂過少女北京的花容。
所以妳這樣想著:「啊,我只是個遊人罷了。」
所以妳隨口說著:「風起了。」有點悠閒、有點無奈地提提天氣之類的小事。
其實妳想了解的不只這些啊。
今天明明是個有著涼涼的風、有著萬里晴空的秋日啊。
可是妳只是個遊人。

大風起兮。
現在是子夜時分,少女北京巡視著生活在自己身上的人們。
她走在紫禁城的牆上,看著華美的雕樑畫棟,看著宏偉壯麗的宮闕,看著深宮官場的鬥爭。鉤心鬥角的不只是建築,還有人心。
她知道這樣的榮光並不會永遠持續,但是也太迅速了......
「只是......只是。」她想要辯解,但一切都無法阻止災難的降臨。
她只好緘默,也只能如此。

從西方來的侵略者挾著強大的武力進攻中國。他們擁有最先進的武器,而中國人只有用犧牲做出微弱如螻蟻的抵抗。
啊,中國人的犧牲多麼廉價啊,多麼廉價啊。

大風起兮。
很晚了,帝王在養心殿裡辦公,批改奏摺讓他的眼眸疲憊不堪,他揉揉雙眼,閉上眼睛。
想著廣闊的帝國莫非王土,想著中國還是萬邦來朝的昂首巨龍,殊不知巨龍太少飛上青天,牠早已被繁華給撐肥了,殊不知南京或天津或其他遠方的城市早已是戰火四起。
烈火都已經直衝雲霄了,但帝王沒瞧見。很晚了,今夜的紫微星黯淡。
少女北京擔憂著,帝王絲毫不察這一切,即將崩毀的一切,她想喚醒帝王:「孩子,別傻了,敵人要來了,醒醒,孩子。」

雕欄玉砌仍在,妳們走過紫禁城。
曾經宮人們不敢多語急速步過迴廊,現在已是人聲鼎沸、摩頂放腫,遊客們嘻笑鬧罵,坐在漢白玉階上吃著熱呼呼的玉米。
這裡曾至高無上的皇城,現在卻嘈雜得像個菜市場。
雕欄玉砌仍在,但歷史的傷口並不是那麼容易可以被撫平的。也許傷口都染上了塵埃,少女北京把被侵略的記憶隱藏了起來,但有時這樣的傷口還是不時隱隱作痛。
事情不是水波無痕就風平浪靜。
妳走過紫禁城的中線,離開神武門,小娟姐姐說:「大家可以照一下『故宮博物院』。」
妳舉起相機,回頭要按下快門,攝下沐浴在灰濛陽光中的紫禁城。
一瞬間,妳瞥見少女北京深鎖蛾眉,痛苦著。
妳心疼著少女北京。

今天是個大晴天。天空中沒有雲。風把雲都吹散了。
少女北京和妳都有些東西想要捉住,妳們傾身一跳,但它們都像雲一樣飄散成虛無一片。
「大風起兮雲飛揚。」妳默默唸著,試圖咀嚼其中的真意,但還有些疑問留在妳心中,所以妳只好翻閱史書,靜靜思考。

第三主題:逃避和面對

少女北京寧願從來沒有發現自己其實沒有被看見。厚厚的塵埃掩蓋的少女北京如水晶般澄澈的心。
她想要逃避。
「如果我不知道的話就好了。至少還能像以前一樣傻傻過日子。」她無法面對。
但是已經沒有地方可以逃了。
大火燒毀了圓明園,百年奇蹟化為灰燼。圓明園是大清帝國傾盡全力建造的萬園之園,那是帝王的美夢,也是妳所引以自豪的。但一切都如巴別塔一般崩毀。
只是一個夢罷了,注定無法實現。
少女北京無法承受,哭了。但哭泣無濟於事,過去的光輝早已崩潰,她感覺她的過去也崩潰了。淚水奪目而出,過去的圓明園曾經那麼光彩奪目。

妳也曾經希望沒想過不被看見這回事。
存在是青春永恆的課題。對妳來說,這個課題太大太大了,妳負荷不了。此外,生活還有很多瑣瑣碎碎壓得妳喘不過氣來。妳想逃,但沒有路可以走了。
妳彷彿掉入一條冰冷的、封閉的迴廊,妳不斷地向前奔跑,只能往前奔跑。妳的呼吸急促,妳無所適從。這樣的感覺令人窒息。妳撞上了一面鏡子,無法逃開眼光看見了鏡中的自己。
只能面對了。再無處可逃。

妳從宛如囚牢的迴廊中被解放,在奔跑過後,妳躺在柔軟的草原上喘氣,空氣是清的,天是藍的,草原是綠的。
妳覺得面對之後,一切豁然開朗。妳的心胸像蒼穹一樣遼闊。
再也不用逃了。

第四主題:成長

妳走過老胡同。妳試圖尋找老北京。妳們玩躲貓貓。好像回到小時候,童稚純真的感覺。妳數到十,發現老北京不見了。妳徬徨地張望。魯迅、老舍和梁實秋在胡同裡漫步、談天,他們看見妳了,朝妳笑笑。
妳感受到他們生命的情調風采,那是老北京的感覺。

北京舊城牆被拆掉了,中共不管梁思成的勸阻,拆掉了。有人預言,不出五十年,中國會後悔。不到五十年,他們就後悔了。這是必然的。胡同生活被壓碎輾爛。許多人一生的記憶都灰飛湮滅了。
妳想要證明老北京的的存在,但那些都只能去魯迅、老舍和梁實秋的書裡尋覓了。

妳拾起這些殘破不堪的碎片,妳對於這些感到徬徨。成長會有生長痛,不成長只能破碎。
少女北京想要進步,就必須捨棄胡同,鏟掉自己的血管,痛,不能再痛了,拋棄過去的自己。保留了舊的,就只能在世界的潮流中,破碎飄零。
我們一定要捨棄過去的自己嗎?
是不是要進步成長,相對的,就非得要捨棄過去?該怎樣拿捏那個平衡點?
妳對著蒼天問道:「沒有過去,少女北京還是少女北京嗎?」

整座天空都是中國風的味兒。奧運開幕式充滿中國的意象。
妳和少女北京看著,全世界的人都看著。
鳥巢的煙火絢麗無比。
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
少女北京摸索出一個平衡,讓自己的夢開了一朵最漂亮的花。
曾經,滄桑。
曾經,受創。
但一切都已過去,少女北京以重生的姿態再現。
而妳在滿天煙花中,激動地不能自已。

第五主題:照見彼此

妳正值青春年華。
妳遇見了一群同樣飛揚的人們。在北京四中,在人大附中,在很多地方......
妳們歡快地歌誦著青春或一切美好。
雖然這樣的主題有點陳腔濫調:青春‧相逢‧友誼。
但青春即使陳腔濫調,也絲毫不減它的美麗。
妳們建立了友誼,雖然緣分只有短短的一天,或者更短,妳捨不得。
但妳在和這群人們相處的過程中,發現少女北京如春花般笑了,她眼中有著千年來的種種。
在那一瞬間,石火光中的瞬間,妳發現妳真正看見了北京,少女北京也看見了妳。
雖然即將離去,互相照見的瞬間已是永恆。

2008年10月23日 星期四

詩歌朗誦定稿。

二年禮班 京鴻一瞥 本班同學自撰


一、 相望無垠唯孤寂

我們翩翩降臨
妳以萬家燈火相迎
這廣漠的宇宙
噢,這平野無垠
只有妳
似曾相識

靜靜對望
在星子們的笑語中
我清楚地瞧見 孤單的模樣
撞擊 遠離
我們在遼闊的時空中
引頸相望

二、大風起兮雲飛揚

走馬不僅僅
看花,總有些別的
「風起了。」
天氣預報:晴。

大風起兮
妳輕靈靈的潛入禁忌的皇城
蓮步拂過每一吋城牆
每一吋琉璃瓦
每一吋鉤心鬥角
並不冀望千秋萬載 每一個季節都如此時此刻
金碧輝煌
只是……只是。(妳嘆氣,緘口不語。)

(狼煙四起/硝火漫天/砲聲隆隆/犧牲竟是如此廉價)

大風起兮
是夜,紫微星黯淡的夜
帝王在養心殿闔上
疲倦的眼眸
他作著盛世永存的美夢
而不見遠方直衝雲霄的 烈火

雕欄玉砌仍在
只今
宮人噤語已成遊人嘻鬧
烈火也許染塵
也許仍是妳不時隱隱作痛的傷疤
步離神武門 我回首乍見
妳深鎖的蛾眉

雲飛揚
縱身只餘滿懷 虛空
「大風起兮雲飛揚。」我們咀嚼
古老的字句
靜讀太史公的筆跡

三、繁華似夢入火宅

寧願從來不曾意識
塵埃裹著水晶
但 還能逃到何處
當世界陷入一片火海
燒毀了百年奇蹟
如果妳的淚……
止得住……
……不斷崩潰的昔日
奪目的是淚,而不是……
而不是、帝王的巴別塔

剎那間
墜入
冰晶砌成的迴廊
迷亂的跫音擊在漢白玉上
呼吸急促凍成 鏡裡霧花
窒息
但 還能逃到何處
這是近到不能再近的距離
無可避免
直視最赤裸的自己

而後獲釋
我貪婪喘氣
在窗外的草原
仰看流雲刷過眉眼
遠方的牧笛在耳廓 溜達
天清日白
我是片豁然晴朗的 蒼穹

四、成長和破碎之間

我在老胡同裡
和妳玩躲貓貓
數到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妳躲好了嗎?)
回眸
不見妳的蹤影
只見魯迅、老舍、梁實秋
衝著我微笑
他們炯炯瞳中有妳的風采

舊城牆在必然的後悔中
死亡
壓散了 一生的記憶
我只能在錯落殘雜的鉛字裡
尋覓 存在的證明

我拾起
零落的年華
拼湊 天問:
「沒有過去,妳還是妳嗎?」

是誰用瓷白、黛青、墨黑如夜
調了整座天空的顏色
我們並肩坐在人海中
凝望 夢境之上再生煙花
百年夢迴
終還妳剔透晶瑩 一如初生
而我 而我
見證了
妳翻天覆地的蛻變

五、青春相逢生友誼

青春如歌,
唱著三月的柳絮飛花
即便有些
陳腔濫調
最好的時光仍開展無比的斑斕
只是轉瞬即逝的旋身
一抹春色霧了妳的眼
中有千年好風光
也許我們便在石火光中照見了彼此,噢,也許
而此生便顯得那麼那麼悠長

2008年10月22日 星期三

徵文得獎作品

(主題一)

曾祖父的餅舖  二禮18號 陳思穎

「老闆,我要一盒鳳凰酥!」「老闆,還有綠豆糕嗎?」「老闆……」鹿港小鎮向來以傳統糕餅、小吃著稱,曾祖父一手創立的「朝和餅舖」裡,客人總是絡繹不絕。年輕時,曾祖父曾在有名的「玉珍齋餅舖」當學徒,師成之後,他每天挑著盛滿糕餅的擔子沿街叫賣,好手藝逐漸受到肯定,經過長時間的努力,曾祖父掙得了屬於自己的店面,「朝和餅舖」就這麼開張了。

小時候每逢寒暑假,我總會跟著奶奶回鹿港的餅舖幫忙,白片酥、冬瓜糕、綠豆凸、杏仁米老等各式各樣的美味糕餅,讓我試吃得眉開眼笑,儘管現在不常回去了,一想起充滿濃濃古早味的朝和餅舖,和香氣四溢的糕餅,幸福的感覺就慢慢在心中擴散。糕餅的製作全是手工,相當費事,七、八十歲的老師傅們熟稔地擀麵皮、包餡料、壓模型、烘烤,談笑間,糕餅紛紛出爐,我在一旁學著做,才驚覺每個看似簡單的步驟都需要下一番功夫:麵皮要擀得厚薄適中,吃起來才會香Q有勁;餡料的比例經過精心調配,才會紮實飽滿,甜而不膩;壓模型時須小心修飾,紋路須深淺合宜;排列在烤盤上時,要取好糕餅間的距離,不能離得太近,烘烤的時間掌握自然也相當重要。老師傅們對於糕餅要求嚴苛,哪怕是顏色不夠好看、餅皮有些微裂縫、形狀歪了點,都將列為失敗品而遭到淘汰。同時,包裝也馬虎不得,巧手將糕餅用印著精細圖畫的包裝紙一一包好,放入禮盒中,才算大功告成。

好的糕餅師傅重視研發精神,民國八十三年曾祖父推出了口味獨特而不失傳統的鳳凰酥,廣受歡迎;而有名的鳳眼糕,顧名思義,外形如同鳳眼,表面雕著一層淺淺的、細緻的紋路,入口即化,由於製作過程相當困難,許多糕餅店都不再賣鳳眼糕,然而曾祖父堅持保留這項點心,讓客人品嘗古早好味道。「做糕餅是一門藝術,我們總是小心翼翼,絕不馬虎,希望吃糕餅的人感受到我們的用心,能有一絲絲幸福的感覺。」我依然記得曾祖父說這段話時認真的神情,黑白分明的眼睛閃著熠熠光彩。

曾祖父一生奉獻糕餅事業,以九十七歲的高齡去世,走過幾十個年頭,他和老師傅們成就了鹿港第二大餅舖,他們所做的糕餅也獲選為國宴上的點心。現在,叔叔們成為第三代接班人,而曾祖父所打下「朝和餅舖」的金字招牌,將隨著師傅們的好手藝和對糕餅品質的堅持傳承下去……


(主題二)

  二禮7號林晏如

或許那天醉的是我,錦織的紅花床鋪上,我看見一條白蛇。

還記得我們的第一次邂逅嗎?那天正飄著雨,綿綿的,細細的,彷彿正預言著未來妳的紅唇將輕輕地靠在我耳邊,柔情地唸著:「相公……」青青楊柳拂過湖面,引出一圈圈醉心的漣漪,娘子,我便這麼地為情痴狂。

法海的那番話至今仍在腦海中迴盪。蛇,多麼令人毛骨悚然的字眼,路上的過客皆說牠的血是冰涼的,刺骨的冰涼;牠的皮是滑溜的,能奸巧地自籠中逃脫。我曾見過一條巨蟒緊緊地纏勒住一隻田鼠,那可憐的獵物起初還在掙扎,最後動作越來越緩,直至窒息而死。娘子,真是如此嗎?臉上看到的香脂煙粉、勾人魂魄的深邃眼眸、嬌柔嫵媚的姿態只是妳的偽裝,骨子裡頭的妳,其實狡詐機靈、殘酷冷漠。每夜的共枕,輾轉難眠,心中直想著那隻被勒死的田鼠……。

直到妳的身子被我手中的缽扣住,我才發現,我是錯的。

一叢叢烏黑的髮絲自頭頂削落,原以為從此可以遠離紅塵,但我們之間的情愫卻怎地斷也斷不開。每次的誦經,我的手在顫抖,縈繞不絕的是那天手中的缽扣在妳身上。最後一次我們的四目交接,令我心頭一震,自妳雙眼中流露的,是百般的不解及遺憾,沒錯,人人口中的冷血動物一如娘子妳,其實已體會過世間戀情的美好與甜蜜,而愚蠢的我,竟也讓妳了解到猜忌與背叛──大千世界中最殘酷的事。

有時,我會夢見來到塔下,高聳的巨塔聳立在前。試圖幻想被囚禁在內的妳,能聽到我的懺悔,體態婀娜的妳已不在,只剩一尾憔悴蒼白的軀殼以及癡情執著的靈魂。含著淚,我雙膝跪下,直到塔離我越來越遠……。

浮生若夢,不醒的是,清明時節,西湖畔。

不悔 二禮 詹淑涵

三月杏雨,輕柔的順著傘沿旋落,落成了深深淺淺的窪澤,晶晶瑩瑩,惹的東風擾波,撩皺池池春水,又惹的人們欣悅難抑,形影成雙,酡色的風再徐徐襲來,臉又被醺成了醉紅。啊!那是愛情,醞著斑斕春色的,而該有怎樣溫柔的風喃,怎樣蜿蜒旖旎的情愫,才足以妝點?我不知道,只因他好美好美,美的令我難以成眠,美的使我只是痴痴的想,想成為其一。

在醉得將闔的眼睫裡,許仙,我望見了你,再無遲疑,我會這麼同你相偎相行,踏一程風光,而不論霏霏春雨,或怒雨驚濤,絕不鬆手,直至尾聲。

無悔,我已投身那一季春,已委身傘下那醉人的溫存,縱然幾經催折,深陷囚塔,以致在不能見你形影,我仍不悔怨,因我們已共行一程,因我已參透那真摯動人的情致,原在相約相伴的道途裡,而不在奇險的祕術峻法之中。

再與你相隔的黑暗裡,我甘願這麼眼淚,承受寂寞,只因我愛上的春,又或者,那個佇在雨裡的你。

而今,又應是另一季春了,那時花顏初綻新芽初萌,該有一對對撐傘偕行的佳偶,該有會反覆流轉著的,那最纏綿曲折的情衷……

2008年10月20日 星期一

段考佳作舉隅

寶寶的手(晏如)

  所有人都不發一語,暈黃的燈光下,大家圍在柔絲被舖蓋的小床旁,望著剛睡醒的寶寶。握著他的手,細細綿綿的,毫無任何歲月摧殘的紋路刻蝕在皮膚上;細短的手指,不住地向窗外指指點點,彷彿正細數著未來他將征服的疆域。開心的阿媽湊到寶寶身邊,嫩白的手掌,溫熱地撫貼那張粗糙蒼老的面頰,牽動了嘴角漾起的微笑……。
  寶寶的手,細緻而純潔,小巧而又柔嫩。奮力張開的掌心,如同一張等待揮灑的藍圖。是生命初萌的喜悅,也是薪火相傳的歡騰。


父親的手(品妤)

  父親的手是古銅色的大地上,蜿蜒著歲月的山河,強壯而有力。
  父親的手曾抱著襁褓時嚎啕大哭的我徹夜不眠,曾牽起我稚嫩的小手跨出搖搖晃晃的第一步,曾在無數個夜晚彈著吉他唱出溫暖的曲子,曾不厭其煩的在深夜替我蓋好被我踢到床底的被子,曾守候等待著晚歸的我回家才放心去睡。手掌上的每一吋細紋與粗糙都寫盡了父親對家庭默默的愛與付出。
  有一天,那雙強壯的大手會變得乾癟而枯瘦,這時我會用我小小的手,握起父親那雙為我操勞了一輩子的手,輕輕的說:「爸,換我牽你走。」


護士阿姨的手(孫寧)

  一向健康的我相當畏懼醫院,空氣中彌漫的藥水味總令我反胃。
  那是我第一次自己上醫院。一人孤軍奮戰,醫生的聽診器寒得我直哆嗦。突然掌心傳來一股熱源-是護士阿姨右大又溫暖的手。他輕握著我的手,另一手搭著我的肩,似乎想把全身的暖熱傳給我。
  那也是我第一次打真沒有哭。那雙手溫柔的摁住我手臂,邊施壓著針筒。但我不覺疼痛,輕柔熟練的手令我毫無負擔的結束本以為是浩劫的治療。
  還有,那是第一雙我敢接過糖果的陌生手。


外科醫生的手(祥昀)

  慘白的酒精味撲鼻而來,憂愁與未知籠罩整個醫院。
  我的爸爸身穿白袍急步走向開刀房,病人已經痲醉在床上,恐懼也暫時被痲醉。爸爸精細的雙手將病人的肚子輕輕劃開,鋒利的刀刃穿梭在柔軟的皮膚組織裡,一層一層的深入,將腫瘤、癌細胞一個一個滅除,爸爸全神貫注地和死神搏鬥,儘管戰況激烈,爸爸的雙手依然沉穩鎮定,絲毫不發抖。勝負已定之時,爸爸就用織女般的雙手縫合傷口,病痛和愁苦也就悄悄癒合。
  外科醫生的手,是有擔當的君子,因為它的手心裡含的是生命的重量。


陌生人的手(芳瑜)

  在這個人口爆炸的社會,個體和個體間有環環相扣的緊密關係。但這不代表著每個環節都有好的連結,一不小心,這條關係鍊鬆脫或是糾結,都有可能造成無可彌補的損失。幸運的是,總會有個黑手為你做修補──那是陌生人的手!
  跌倒時扶你一把;路見搶劫赤手捉搶匪;目睹車禍抄車牌、叫救護車;族繁不及備載。
  那是雙陌生但溫暖的手,為如人飲水的社會注入暖流。陌生的價值在於:我不認識你,但我要幫助你。人性的善面在此展露無遺,那是最令人感動的手。


妹妹的手(小米)

  最讓我尊敬的手,是老師的手;最令我感謝的手,是父母的手。最溫暖、最令我感動的手,是妹妹的手。

  所有的記憶之中,一定包含了妹妹的身影。一起玩樂,不時吵架,我們是同一顆種子所綻放的兩株芽,約定要一起成長。她的手中握有我的記憶,我的生命的一部分,是最了解我的一雙手。總是能知道我何時心情不好,總是在我需要她時伸出溫暖的手,緊握,絕對不會放開。

  妹妹的手最令我感動,因為那是一雙相約要永遠陪伴的手。

媽媽的手(倖慈)

  明月高掛,繁忙的台北脫下鮮亮的外衣,沉沉地睡了,在一片祥和下,切菜聲打破原本的寧靜,伴隨著月娘。
 
  媽媽不愛煮飯,但為了家人的健康,經常在一天的忙碌後,犧牲睡眠,在昏暗的燈光下做便當。有時,因為雙手的不靈巧,原本細白的雙手多了一道刀痕,但媽媽總是一語帶過。

  打開便當,腦中所浮現的淨是媽媽的雙手,因為它,我有榮幸享受菜飯撲香的滋味,因為它,吃下肚的食物都健康。它,就是最令我感動的一雙手。

2008年10月18日 星期六

同仁堂

康熙皇帝得了一種怪病,宮中御醫把所有的名貴藥材都用遍了,就是不見病情好轉,他一怒之下停止了用藥。

這天,康熙獨自出宮微服夜遊,來到一條街上,發現有一個小藥鋪。此時,已是夜深人靜,小藥鋪裡卻燈火通明,還聽到那裡傳來琅琅的讀書聲。康熙心想,宮中御醫不過是一些庸才,沒有什麼真本事,真正的人才還是在民間。自古道:小藥鋪內有人參。我何不來這裡看看?於是,康熙便上前敲門。

進屋後,康熙見一個四十多歲的人正在燭光下夜讀,猜想,他一定是這小藥鋪的郎中了。郎中見有來客夜訪,便問:「閣下深夜造訪有何見教?」

康熙說:「深夜登門,多有冒昧。只因我得一怪病,渾身發癢,遍體起紅點子。不知是何原因?請了好多名醫,都沒有治好,先生能不能給看一看?」郎中說:「好,請你脫去上衣,讓我看一看。」

康熙脫去上衣,郎中只看了一眼便說:「閣下不必擔心,你得的不是什麼大病。只是你平日吃山珍海味太多了,再加上長期吃人參,火氣上攻,因此起了紅點子,以致發癢。」

康熙問:「此病能根治嗎?」郎中很肯定地說:「不難。只要用些藥就會好的。」說著,便伸手抱起木架子上的一個罐子,鋪開一個包袱,把罐子裡的藥全部倒出來,足有七八斤重。康熙不覺一愣,說:「先生,這麼多藥,我一次要吃多少才行?」

郎中笑道:「這是大黃,不是讓你吃的。你拿回家去,用這八斤大黃,煮水百斤,放入缸內,等水溫適中,便入缸洗浴,少則三次,多則五次,即可痊愈。」

康熙心想:宮中御醫那麼多奇方妙藥都不管事,莫非他這不值錢的大黃能治好我的病?郎中見康熙面有疑色,便笑著說:「閣下請放心,我決不會訛你錢財,這藥你先拿一用,治不好病,我分文不收。」康熙說:「好,若能治好我的病,定有重謝。」

康熙回到宮中,按郎中所囑,如法洗浴。果然,他下到浴缸中,就頓時覺得渾身清爽、舒服,妙不可言。連洗三遍之後,竟然全身不癢,再一細看,身上的紅點子一個也沒有了。康熙十分高興,第四天又微服來到小藥鋪。

郎中一見康熙面帶笑容便知他的病全好了,於是故意說:「閣下今天是送藥錢來的?」康熙說:「正是。先生,你說要多少錢?」郎中哈哈大笑:「見笑了,那天晚上見你半信半疑,我才故意說治不好病分文不收,如今病好了還是分文不收。見你氣宇非凡,只想跟你交個朋友罷了,請問,閣下尊姓大名?」康熙微微一笑:「學生姓黃,字天星,一介書生。」郎中一聽高興地說道:「我叫趙桂堂,也是一窮書生。父親立志讓我金榜題名,光宗耀祖,可誰知天不遂人願,多次名落孫山,如今只好在京城開一個小藥鋪,一面行醫,一面攻讀,希望有朝一日能來個魚躍龍門。」

康熙說道:「趙兄,常言說,榜上無名,腳下有路。依你高超的醫術,我可以力薦你進宮擔任御醫,豈不是魚躍龍門了嗎?」趙桂堂笑了笑說:「你錯了。我以為,醫者應為普天下百姓著想,為他們排憂解難。進皇宮當御醫,儘管享盡榮華富貴,不能為天下老百姓治病,非我所願,醫有何益?」康熙一聽,不禁說:「趙兄的德才令我佩服之至。仁兄,請恕我直言,既然你屢考不中,何不安下心在醫道上大展前程?」

趙桂堂說:「我也是這麼想呀,只是行醫也非易事,我沒有這麼多的本錢,空有淩雲之志,也難有大的發展前程。老兄,你若日後發了大財,資助我一把,幫我建一座大藥堂,也算我沒有白給你看一次病。」康熙一聽毫不猶豫地說:「若真要建藥堂,叫什麼名字好呢?就叫同仁堂吧,你看這個名字怎麼樣?」趙桂堂見他當真,便笑著說:「剛才我是一句玩笑話,你莫當真。再說,建大藥堂需一大筆錢,誰知道你何時才能發大財呢?這是雲彩邊上的事,遠著哩。」康熙說:「眼下不妨試試。」

說著從桌子上拿起筆來,順手寫了一張字條,又蓋上印章,然後說:「趙兄,明天你到內務府衙門去一趟,那兒有我的一位朋友,說不定真能管事。」說完,告辭而去。
趙桂堂看著匆匆離去的黃先生,心想這還是個怪人呢。

第二天,趙桂堂忍不住好奇的拿著字條找到內務府衙門。遞上字條不一會兒,就出來一個太監,把趙桂堂領進門內,走過一所院子後,又來到一個大屋子前,太監打開屋門,朝裡一指說:「趙先生,這些夠不夠你的藥錢?」趙桂堂定眼一瞧,不由大吃一驚,只見滿屋子全是白花花的銀子。他一下子呆在那兒了,這時,只聽太監說:「趙先生,萬歲爺有旨,你給他看好了病,分文不收,他要送你一座同仁堂,你如願以償了吧。」

趙桂堂這才如夢初醒:原來自己並不介意要跟他交個朋友的黃兄,竟是當今皇上,真後悔當初自己的荒唐,怎麼一點兒也沒有察覺出來。果然,沒過幾天,一座大藥鋪拔地而起,取名「同仁堂」。趙桂堂搬進新居開業典禮之時,怎麼也沒想到康熙皇帝竟親自前來祝賀,慌得趙桂堂束手無策,不知如何是好。

康熙笑著說:「你莫要心慌意亂,你的藥錢我可是還上了,下次再看病,你仍得分文不收呀。」從此之後,北京城便有了一個很有名氣的「同仁堂」大藥房。

PS:北京的同仁堂現在還是有喔!!而且已經變成旅遊的購買中藥的地方……三年前去北京時就有去參觀過了,而且裝橫的很像台北故宮博物院一樣,進去後會有人帶你去參觀,並告訴同仁堂的歷史,參觀完畢後,就有免費把脈看診的服務,雖然是說免費看診,但是你如果在把脈後找出了毛病,師父就會寫處方叫你去櫃台取藥,這時候你就要小心了,因為會有人在旁邊一直跟著你,而且取的藥不是免費的,貴的會嚇死你,一付藥就要1千多塊人民幣,有一個七十多歲的阿公一次就買了4付,就5千多塊人民幣,我記得那時候的匯率是人民幣1元=台幣6~7元,我沒看過中醫,所以不知道看中醫是不是真是那麼貴,唯一慶幸的事,我去把脈時師父說我的脈像正常不需要抓藥,雖然藥材貴的離譜,但是那些把脈師父的功力也是滿厲害的,他可以從面相,舌頭,脈象,就可以知道你是那裡出了毛病,而且還跟醫院診斷出來是一樣的喔。

康熙真的是個以民為重的好皇帝....
真期待現在也能出現如此的領導人!

(網路轉寄郵件)

*圈圈學姐補充:

上次看數字週刊,他說同仁堂的傳人已經到台灣來了
(據說中間有個浪漫的主僕私奔故事,最浪漫的是密傳藥方被汙來台灣)
但是因為版權在大陸,(而且祖先當初用這樣的方式離開)
所以現在的傳人沒辦法用「同仁堂」這名號開中藥店。
(嘿,人家說做賊的喊抓賊,這和先註冊先贏是一樣的感覺吧)

大陸的同仁堂現在是國營,所以會坑錢=w="

據說大宅門就是同仁堂的故事。

*同仁堂簡史

舉世聞名的北京同仁堂樂家老藥鋪,過去它是樂氏家族“祖遺共有”世代經營的藥店,從清朝康熙八年(1669年)樂顯揚始創同仁堂藥室,至解放後1954年同仁堂公私合營,近300年來都是由樂氏家族為主要鋪東和經營者,並且始終掌握著同仁堂關鍵的製藥技術。
據樂氏宗譜記載,樂姓祖籍浙江寧波,其26世之樂良才於明朝永樂帝朱棣遷都之際,遷來北京。

樂良才為來京後樂氏宗族的始祖,原是一位走街串巷行醫賣藥的鈴醫,來京後仍操此業,其後世子孫一直繼承其鈴醫衣缽直到清初其第四世樂顯揚(號尊育)當上了清太醫院吏目才結束了祖傳鈴醫生涯,於康熙八年(1669年)始創同仁堂藥室。後世存在北京大柵欄同仁堂的一塊老匾成了這段歷史的見證,故立匾時的康熙八年(1669年)應為同仁堂肇始之時,樂顯揚為北京同仁堂肇始之祖。

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樂顯揚逝世,由其子樂鳳鳴接續祖業,樂鳳鳴幼承家學精通醫藥,於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在北京前門外大柵欄街路南開設了同仁堂藥鋪。他刻意精求丸散膏丹及各類劑型配方,分門彙集成書,該書收載宮廷秘方、古方、家傳秘方、歷史驗方。並為同仁堂制做藥品建立起嚴格的工藝規範,自此以往,同仁堂制售的藥品對症服用,無不驗應,在社會各界迅速樹立起良好的信譽,自此同仁堂的聲譽大振,同時也得到皇室的信任。

北京同仁堂自創辦以來,不僅名盛於當時,而且歷數代而不衰,載譽達三百年之久。可說是藥業史上的一個奇跡,但到清朝末年幾經天災人禍和民國時期的多年戰亂使得市面蕭條,同仁堂的營業也日漸衰落,解放前夕同仁堂已陷入困境。

這一時期樂氏的同仁堂已改由樂氏四房共管。各房心志渙散,故家事鋪事紛亂已達極點,這時樂氏的經營人為樂松生,由他極力支撐著這一殘局,直到北京解放才給古老的同仁堂帶來了新生,在1954年公私合營運動中,樂松生帶頭向國家遞交了公私合營申請,從此同仁堂正式成為公私合營企業,樂松生被任同仁堂經理,在同仁堂史上樂松生一方面屬於樂家老鋪最後一代主管人,另一方面又是同仁堂公私合營到正式國營企業的首任經理,直到1968年逝世。

2008年10月11日 星期六

2008年10月10日 星期五

故宮

故宮規模宏偉,布局嚴整,建築精美,富麗華貴,收藏有許多的稀世文物,是我國古代建築、文化、藝術的精華。

故宮又名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門廣場北1公里、景山南門對面,東西寬753米,南北長961米,面積達72萬平方米,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宮殿建築群。故宮外圍是一條寬52米、深6米的護城河;河內是周長3公里、高近10米的城牆,城牆四面都有門,南有午門,北有神武門,東有東華門,西有西華門;城牆四角還聳立著4座角樓,造型別致,玲瓏剔透。1987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故宮大體可分為兩部分,南為工作區,即外朝;北為生活區,即內廷。其所有建築排列在中軸線上,東西對稱,秩序井然。

外朝是皇帝處理政事的地方,主要有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其中太和殿最為高大、輝煌,它寬60.1米,深33.33米,高35.05米。皇帝登基、大婚、冊封、命將、出征等都要在這里舉行盛大儀式,其時數千人“三呼萬歲”,數百種禮器鐘鼓齊鳴,極盡皇家氣派。太和殿後的中和殿是皇帝出席重大典禮前休息和接受朝拜的地方,最北面的保和殿則是皇帝賜宴和殿試的場所。

內廷包括乾清、交泰、坤寧三宮以及東西兩側的東六宮和西六宮,這是皇帝及其嬪妃居住的地方,俗稱為“三宮六院”。在居住區以北還有一個小巧別致的御花園,是皇室人員游玩之所。

現在故宮的一些宮殿中設有綜合性展覽,收藏有大量古代藝術珍品,共達105萬多件,占中國文物總數的1/6,是中國文物收藏最豐富的博物館,也是世界著名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

故宮漫游
中軸線

午門 - 午門是紫禁城的正門,非常雄偉,城樓上的正殿,面廓九間,深五間,正映“九五之尊”。正殿與四個角的方亭,宛如五座山峰,錯落有致,所以又叫“五鳳樓”。

太和門-走進午門,前面就是太和門前的廣場了。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五座金水橋,站在金水橋上往左看,是通向武英殿的熙和門。
這座武英殿,正是李自成匆忙登基的地方,也是攝政王多爾袞辦公之地。
橋的右邊是通向文華殿的協和門,文華殿是清代早期太子的正殿,也是著名的經筵典禮舉行的場所。
文華殿的後殿就是著名的文淵閣,它是明清兩代的宮中圖書館,是仿寧波的天一閣而建的。
向正前方看就是太和門了,它與左邊的貞度門和右邊的昭德門構成了通向三大殿的門戶。

三大殿-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是紫禁城的外朝部分。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是紫禁城乃至全國最高最大的宮殿,面廓11間,重簷廡殿頂,是朝廷舉行重大典禮的地方。
中和殿,是一座方亭建築,它是帝王在太和殿活動時的准備場所,也是帝王在祭祀,和演耕前檢查用具的場所。
保和殿,是清代除夕為王公大臣設宴的地方,也是清代科舉考試最高一級的殿試舉行的場所。

乾清門-連接外朝和內廷的門戶,也就是分割前三殿和後三宮的大門,又叫御門。乾清門西側牆根下的一排朝房就是著名的軍機處。

交泰殿-後三宮的第二殿,建築形式與中和殿基本相似,但規模略小。明代是皇後的寢宮,清代是皇後生日時接受禮賀的地方。
交泰殿寶座東側古代計時的銅壺滴漏和西側近代的大自鳴鐘是宮中乃至全城的時間基准,神武門和鐘鼓樓報時都以此為准。

坤寧宮-後三宮的第三宮,明代是皇後的寢宮,清代將東二間設為皇帝大婚時的洞房,西五間則改為祭祀薩滿教的神堂。清代的順治,康熙,同治,光緒,溥儀都曾使用過坤寧宮洞房。

御花園-過坤寧宮,出坤寧門就來到了御花園,御花園內共有殿閣、亭台20多座,古樹160多棵,假山水池各2處。欽安殿為御花園的中心建築,是明代嘉靖皇帝為祭祀道教神靈而建的。

堆秀山是院內最高建築,山上有御景亭,是九九重陽節皇帝登高的地方。園東西兩邊有千秋亭和萬壽亭。御花園的北端為順貞門,這里就是嘉慶皇帝遇刺的地方,出順貞門就到了神武門,紫禁城的中軸線就到頭了。

東路

東六宮-包括鐘翠宮,承乾宮,景仁宮,景陽宮,永和宮,延禧宮。
其中東太後慈安就住在鐘翠宮。另外,延禧宮也非常有名,因為紫禁城中唯一的一座西洋建築就在延禧宮內,那就是民間廣為流傳的水晶宮。只可惜延禧宮現在還沒有對外開放。

寧壽宮-整個宮殿群分為前朝和後寢兩部分,布局嚴謹,裝飾豪華。其中寧壽宮花園更是遠近聞名。
寧壽宮花園中最著名的當屬流杯亭。每年三月三,皇帝與幾位大臣圍坐在亭內,將酒杯放在水上,隨水而行,行到某人面前停止不動,該人就要飲盡杯中之酒,並賦詩一首。

暢音閣是宮中最大的戲台,位于寧壽宮的後寢部分,分三層,最下層210平方米。梅蘭芳和譚鑫培等都在這里演過戲。

珍妃井-位于外東路的最北端,是參觀故宮的最後一站。

西路

西六宮-包括儲秀宮,翊坤宮,永壽宮,咸福宮,長春宮,太極殿。
東西六宮每宮都是廣深各50米的方格,採取一正兩廂,兩進院落的格局。西六宮中的長春宮,以紅樓夢壁畫而聞名。

儲秀宮至今保持著慈禧太後50壽辰時的原貌,當時慈禧太後不顧國家危難,大肆浪費,將儲秀門拆除,與翊坤宮連成一體,成為了四進的大院落,院中裝飾奢華令人瞋目。
養心殿-工字形建築,分為前朝和後寢,中間以穿堂相連。前殿三間,中間一間為皇帝召見大臣處理政務的地方,東間就是“垂簾聽政”的場所。西間有雍正皇帝手書“勤政親賢”匾,是皇帝召見軍機大臣的地方。

養心殿的西暖閣有著名的三希堂,由三幅字帖而聞名海內。他們是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獻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遠帖》。三帖中《快雪時晴帖》在台北,另兩帖,現藏于故宮。
慈寧宮-養心殿、西六宮、西五所組成了內西路,在這路建築的西邊還有一路建築,稱為外西路,皇太後所居住的慈寧宮就位于此地。但這一路建築是不對外開放的。
漱芳齋-御花園兩側為東五所和西五所,是皇宮內的幼兒園,乾隆皇帝就在西五所的二所居住過,因此這里成為了潛邸,于是乾隆登基後將這里改建為重華宮。

重華宮東路就是著名的漱芳齋,漱芳齋內有一座戲台,是僅次于暢音閣大戲台的一所戲台。每年正月初三,乾隆皇帝都在這里開茶話會,招待文武大臣。漱芳齋不對外開放。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景山前街4號

 
門 票/旺季(4月1日到10月31日)60元/人,淡季(11月1日到次年3月31日)40元/人,學生憑証20元/人。
 珍寶館和鐘表館門票各10元/人。

白雲觀


北京白雲觀是道教全真第一叢林,是道教全真三大祖庭之一。在廣大道教徒的心目中,它有著崇高的地位。同時,它又以收藏道教文物最豐富,保存最完整而吸引著國內外大批信徒和游人。

白雲觀前身系唐代的天長觀故墟,始建于唐開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今白雲觀的老君坐像為當時所制石刻。金正隆五年(1160年),北京契丹族南侵,天長觀遭兵火焚燒殆盡。金大定七年(1167年)敕命重修,歷時七載,至大定十四年(1174年)三月竣工。

為慶賀殿宇落成,觀內舉行了三天三夜大道場,金世宗率百官大內臣前來觀禮,並賜名曰“十方大天長觀”,並命當時著名道士閣德源為本觀主持。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著名道士孫道明住持十方天長觀觀事,曾于此編修《大金玄都寶藏》。

泰和二年(1202年)正月望日,天長觀不幸罹于火災,僅余老君石像。翌年重修,建成後,改名曰“太極宮”。金宣宗貞祐二年(1215年),國勢不振,遷都于汴,太極宮遂逐漸荒廢。

元初邱長春真人自雪山東歸,元太祖十九年(1224年)至燕京,賜居于太極宮。當時宮觀一片淒涼,遍地瓦礫,長春真人遂命盤山棲雲子王志謹主領興建,歷時三年,殿宇舍館又煥然一新。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邱長春真人羽化于此,同年,成吉思汗諭旨改稱為“長春宮”。次年,尹志平等在長春宮東側下院建處順堂藏邱祖仙蛻。

元末,連年爭戰,長春宮原殿宇日漸衰圯,後重修工程改以處順堂為中心展開,明初易名為白雲觀。清初,在王常月方丈主持下對白雲觀又一次進行了大規模的重修,基本尊定了今日白雲觀之規模。

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貫徹宗教政策,保護文物的古跡,1956年、1981年先後兩次資助道教界修茸白雲觀,恢複宮觀建置和古代建築風貌。整修後的各處殿宇壯麗巍峨,頓複舊觀,年深失修的全真祖庭重現第一叢林之氣象。

1984年列為全國道教重點宮觀,同時對外開放。中國道教協會、中國道教學院均設在此。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複興門外白雲路東側
 乘9、47、114、308、320支路可以到達

門 票/ 10元

恭王府

  恭王府位于前海西街17號,是清代規模最大的一座王府,據說恭王府總面積為一百多畝。相當于中山公園,這是至今保存最好的一座王府,曾是和珅的宅邸,恭王府正在修複中,預備建成中國首個王府博物館,現開放部分只是其花園。

1996年10月起開放的只是恭王府的後花園,占地9畝,但其規模已經是非常可觀的。恭王府分中東西三路,分別由多各四合院組成,後為長160米的二層後罩樓。中路的3座建築是府邸的主體,一是大殿,二是後殿,三是延樓。延樓東西長160米,有40余間房屋。東路和西路各有3個院落,和中路遙相呼應。王府的最後部分是花園,20多個景區各不相同。

恭王府初歸清乾隆時大學士兼一等公和珅。和珅深得乾隆器重,但是貪贓枉法,待乾隆一死,嘉慶以二十條罪賜以自盡。和珅二十多年為官資產盡歸嘉慶帝。于是當時有一說法:“和珅跌倒,嘉慶吃飽”。府邸入官,被嘉慶賜給他的弟弟慶郡王,成為慶王府。咸豐帝即位,王府被轉賜咸豐弟弟恭親王奕訢,成為恭王府。

雍和宮

2002年11月 中山女高教師團 北京參訪實錄


出國子監東口,就會看見一座典雅古樸的寺廟建築,這就是北京地區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喇嘛教黃教寺院雍和宮。1981年,雍和宮作為宗教活動的場所正式對外開放。

雍和宮初建于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曾是雍正繼位前的府邸。雍正繼承皇位後,將其中一半改為黃教上院,一半作為皇帝行宮,後行宮遭火焚毀。雍正三年(1725年),把上院改為“行宮”,賜名“雍和”。乾隆九年(1744年),雍和宮正式改為喇嘛廟,成為清政府管理全國喇嘛教事務的中心。

雍和宮南北長近400米,占地約6.6萬平方米,具有將漢、滿、蒙、藏等多種建築藝術融為一體的獨特藝術風格。整個寺廟可分為東、中、西三路,中路位于南北中軸線上,由南往北,依次為牌樓院、昭泰門、天王殿、雍和宮殿、永佑殿、法輪殿、萬福閣等建築。

這里值得一提的是法輪殿內的五百羅漢山,五百羅漢由金、銀、銅、鐵、錫五種金屬制成,布滿了山間的每一個地方,整個雕塑猶如仙境一般,是雍和宮的“三絕”之一。萬佛閣供奉的木雕巨佛“邁達拉佛”高18米,加上埋在地下的8米,共有26米高,也是雍和宮“三絕”之一。雍和宮還保存有其它大量的佛教文物和資料、圖片。

雍和宮有藏傳佛教博物館之稱,達賴、班禪都曾來這里講經傳教,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國子監









國子監

北京的國子監位於北京安定門內成賢街孔廟的西側。國子監是元、明、清三代國家設立的為官府培養後備人才的最高學府,始建於元代大德十年(西元1306年),按照「左廟右學」的傳統規制,國子監與孔廟相毗鄰。古代中國的中央學府,為官學體系的最高學府,都是「國學」,虞之上庠,夏之東序,殷之瞽宗,周之辟雍,漢後之太學,隋後之國子監。

其實「國子監」,是中國隋代以後的中央官學,為中國古代教育體系中的最高學府。在隋朝以前叫「太學」,隋朝以後才改叫「國子監」。




太學是中國古代中央官學,為中國古代教育體系中的最高學府。太學之名始於漢代。太學作為漢後國學,與之前的國學不同的是確立儒學為正統學問。西漢在長安設太學,東漢、西晉在洛陽設太學,東晉在南京設太學。在晉代,另設專供公卿大夫子弟學習的國子學,與太學分立,國子祭酒統一掌領國子學、太學。隋代改為國子監。

隋以後各朝都在京師長安、洛陽、開封、南京等設國子監。明朝時在南京、北京兩京設國子監。





明代的南京國子監位於南京雞籠山以南,大致位於原南朝宮苑遺址上。縱穿國子監的一條街道被稱作成賢街,成賢街東西側以及南口各有牌坊一座,國子監也有一座大牌坊,因此這一帶又被稱作「四牌樓」。清朝順治八年,改南京國子監為為江寧府學,太平天國時毀於戰火。

歷經元、明、清三代的北京國子監,位於北京市東城區的國子監街內,是中國最後一個國子監,保存至今,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辟雍

國子監的中心建築是辟雍,為北京「六大宮殿」之一。國子監的辟雍建於清乾隆四十九年(西元1784年),是我國現存唯一的古代「學堂」。辟雍古制曰「天子之學」。從清康熙帝開始,皇帝一經即位,必須在此講學一次。辟雍按照周代的制度建造,坐北向南,平面呈正方形,深廣各達五丈三尺,四角是攢尖重檐頂,黃琉璃瓦覆蓋在頂部,上有鎏金寶珠;四面各開闢一門,四周以回廊和水池環繞,池周圍有漢白玉雕欄圍護,池上架有石橋,通向辟雍的四個門,構成周代「辟雍泮水」之舊制。殿內為窿彩繪天花頂,設置龍椅、龍屏等皇家器具,以供皇帝「臨雍」講學之用。



辟雍:古時天子所設的大學。位於京城國子監內,為一圓形建築物,四周環水,象徵教化流行。《禮記.王制》:「天子命之教,然後為學。小學在公宮南之左,大學在郊,天子曰辟廱,諸侯曰頖宮。」《漢書.卷十二.平帝紀.顏師古.注》引應劭曰:「辟廱者,象璧圜,雍之以水,象教化流行。」或作「辟雍」﹑「廦廱」。





「辟雍」是周時設在天子國都的大學。當時天子的太學有學宮稱「辟雍」,四週環水;而諸侯只能南面半水,故稱「泮宮」。「辟雍」格局包括中央的主體建築及外環之圓形水池,而中央的主體分為東、西、南、北、中等五室,可能是因為不同學習科目而分成不同空間;諸侯的學校,規模較辟雍小,其建築外圍只圍繞一個半圓形的水池。當時在學校中定時會舉行相飲酒、釋奠先師先聖等敬老、祭祀的禮儀,學生由實際儀禮的操作學習禮儀。從中國開始有教育,這種藉由演禮以達到習禮的方式,就一直是中國教育場所的設計概念。


辟雍北部有正房7間,名彝倫堂,是藏書的地方,兩側各有廂房33間,是授課講書的所在,統稱為六堂:東為率性堂、誠心堂、崇志堂,西為修道堂、正義堂、廣業堂,此後的敬一亭院是國子監最高教官祭酒辦公的地方。

國子監與孔廟之間的夾道內,藏有十三經刻石189方,共計有63萬字,是清朝雍正年間江蘇金壇貢生蔣衡一人所書,歷時12年,乾隆五十九年(西元1794年)立碑並置於此地。清代國子監內有學生(當時稱為監生)近千人,還有許多俄國、交趾(今緬甸)、高麗(今朝鮮)等國的留學生,蒙古、回、藏、滿等少數民族學生也在此就讀,因此,當時的國子監不僅是俊才匯集之地,也是中外文化相互交流的重要場所。

國子監現已改建成首都圖書館,藏書有246萬冊,還藏有許多罕見的古籍版本、抄本,以及中外著名樂曲、戲劇唱片資料等,是進行研究的重要資料庫。

2008年10月9日 星期四

北京大學簡介


北大歷史
北大前身「京師大學堂」於1898年(光緒24年)12月創建,係「戊戌變法」的新措施,「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中西並用,觀其會通」為其教育原則;紅樓緊鄰皇家聖地,但開辦不久帝制就覆滅。1912年5月正式更名為北京大學; 1927年被當時統治北京的奉系軍閥所取消,與北京的其他9所國立大學合併為「京師大學校」,國民政府曾改為中華大學、北平大學等名,因學生反對,於1929年8月恢復為北京大學。

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北大與清華、南開大學南遷長沙、昆明,先後組成長沙臨時大學、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抗戰勝利,1946年10月遷回北京,胡適出任校長(據說毛澤東(當時擔任北大圖書館小管理員)曾被胡適潑冷水,故其掌權後首批胡適,致胡先生在大陸可說是聲名狼藉,但近年季羨林先生訪台後對其有較客觀評價,也因而掀起大陸一陣胡適之熱)。1952年與燕京大學、國立北京大學和中國大學合併為新的北京大學,從沙灘遷西郊的燕園(燕大)。

1912年嚴復先生擔任首任校長,嚴先生所倡導的「信、達、雅」翻譯三原則,迄今仍是翻譯界所追求的最高境界。5年後蔡元培接任校長,他主張「思想自由、相容並包」,開起北大自由思想風氣,帶動學術繁榮。蔡元培先生是北大第一大功臣,當時陳獨秀、李大釗、魯迅、胡適等重要歷史人物都在該校任教;蔡元培的「器局大、識見遠」,甚至還聘請多次未考上北大、年僅24的梁漱溟先生教授哲學,也邀約主張蓄妻納妾、梳小辫子的辜鴻銘在北大授課。北大是「五四運動」的發祥地,「新文化運動」的中心,多種社會思潮的策源地,同時也是中國共產思想的重要發源地,也是共產黨早期活動的重要基地。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北大有20個人文社會科學院系,232個各類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機構,其內大師雲集、群星璀璨,氣象恢宏,造就北大人文社會科學的思想根基及濃鬱的學術氛圍。

通選課是最具北大色彩的素質教育,其目的係在學生的專業學習之外,還能夠接受廣泛的通識教育,提升學生的思考能力。北大各院系開設的通選課已經超過300門,包括「數學與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哲學與心理學」,「歷史與文化」,「語言學、文學與藝術」等五大類現代人所須具備的基本文化基礎。

北大的傳統,所有課程都對外開放,鼓勵學生跨學科專業選課,北大也很重視培養本科生的國際視野,設立許多國際交流項目提供學生出國,也同時讓世界一流大學的師生到北大,營造校園國際化的氛圍。此可從北大對於申請進入研究所就讀的學生,以極其嚴格的外語考試作為檢驗學生基本能力的標準可知。

一般而言,北大的本科生(大學部學生)最「牛氣(傲氣)」(幾乎是各省聯考的狀元),碩士次之、博士最差,最牛與最差指的是精神,並非學習成績;自從新文化運動名揚四海後,北大人最看重「獨立」與「自由」,據說「狂妄」、「怪誕」與「不羈」也受到無聲的鼓勵;在北大人的眼裏,有個性、有趣味、有教養,遠比有成就更值得羨慕。北大有一順口溜「一流學生出國,二流學生去外資企業、三流學生考研究所」,可見學生出國留學非常普遍;另研究生也有出國留學或長期研究訪問的機會,除了美國、歐洲和日本等地所提供的獎學金資助外,也有大陸官方的贊助。(註:大陸在吸引優秀人才方面很捨得投資,以某位在武漢大學取得博士學位的優秀台籍生,北大立即提供其兩年的博士後進修機會,此確實是有效的吸引優秀人才措施!)

然而「文化大革命」卻是北大揮之不去的陰影與不光彩,尤其是文革初期出現在北大的大字報,以及後來專事造謠生事、惡意毀謗的「梁效」(北大與清大兩校的簡稱)寫作班,與文革時期種種罄竹難書的惡行密不可分。在季羨林老先生的「牛棚雜憶」裡,所紀錄的就是文革時期的種種虐待與暴行,都發生在北大校園,也是北大的紅衛兵所做。

北大圖書館是世界上知名的圖書館,其館藏質與量均名列世界大學的前茅,館藏資料數量已達五百萬冊以上北。北大校內外可選擇的書店相當多,從規模龐大的海澱圖書城及中關村圖書城,到專業性相當強且規模不小的學術書店風入松、萬聖書園、第三波書店、光合作用書坊,以及北大校內的博雅堂、漢學書店、北大書店、萬知坊等。校內的書店規模較小,但提供親切的服務與較多折扣(通常是八折);校外書店則需購入一定金額以上才有九折。北大校園內宿舍區每個週末都有「文化市場」,允許書商設置臨時攤位售書,多以學術性的二手書和折扣新書為主,規模雖不若潘家園市場或琉璃廠中國書店或古籍書店,但可搜尋難找的絕版學術著作。

北大校園
舊北大俗稱紅樓,已改為五四紀念館,位於北京景山公園東側的沙灘馬神廟,在故宮後面、靠近北京美術館,以紅樓為中心的四週已建成文化公園。

現在的北大校園俗稱「燕園」,另還有昌平校區;燕園西門古色古香,呈現其悠久歷史與恢弘氣勢,若非門上懸著「北京大學」四字,一般人恐會以為走入皇家林園。正南門上高懸著魯迅設計的北大「校徽」,魯迅的「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是世人所樂道之名言。東門最靠近清華大學與圓明園(其內的藝術村住著許多前衛的藝術家),王國維就是自沉於在園內的昆明湖,他給讀書人的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經典。

三角地」位於北大的中心地帶,是許多運動的起始地,又稱民主聖地,是從南面宿舍到教室或圖書館必經之地;三角地的標誌是有幾個大佈告欄,公學生張貼宣傳單、啟示或大字報、以及各式各樣的告示。

一踏糊塗」是北大人戲稱的有名景點,北大校園內有好幾個湖,「未名湖」是最有名的,據說當年為其命名時,文人太多,眾口紛云難以決定,所以名「未名」;季羨林、金克木、鄧廣銘與張中行就是有名的「未名四老」,他們就住在未名湖後面的朗潤園,目前僅存季、張二老,季老的「牛棚雜憶」紀錄其在文革時期的辛酸往事。

未名湖是燕園風景中心,是一個個充滿靈性與魅力的景點,這裏小橋流水,鍾亭島閣,流水長廊,飛簷走扇。曾有文人將此處的景觀賦予人性,「鍾亭」像輕盈玲瓏的少女,「圖書館」則如大氣磅礴的青年,「博雅塔」似飽經風霜的老人,默默地站在湖畔,縱觀著風雲變幻,而那緊鎖的「塔門」就像老人緊閉的心扉,涵括人生的悠悠歲月……

北大校園

南面的大門


三角地旁的佈告欄





校區及校舍



嶄新的餐廳與其旁邊的老式校舍,形成強烈的對比

未名湖


湖畔與石碑



湖畔的翻尾石魚 翻尾石魚是圓明園的遺物,被八國聯軍掠奪,後重返置未名湖畔。



石舫是清代乾隆朝寵臣和珅淑春園的遺物,現僅存石舫基座

博雅塔
博雅塔的由來係燕大為解決校內師生的生活用水,於1924年在現在的水塔附近打了一口深164尺之深井,其水源豐沛,需再建一座水塔以提供全校用水。因此有人提議,可在燕園的古典建築群中建一座古塔式的水樓,以與未名湖畔的風景協調。這個建議在當時引起頗多爭議,因為在中國古代古塔多建於寺廟內;經校方徵得社會名流的贊同後,才決定建立塔式水樓。時過境遷,當時一個頗有爭議的建議,卻成就了北大校園裡永恆的經典。水塔的設計參照通州的燃燈塔,水塔塔級13、高37米(比燃燈塔小)、中空有螺旋梯直通塔頂,除基座外全是鋼筋水泥建築。據說當時的施工單位因估價不準致虧損而倒閉,終三易其手。這座水塔主要由當時燕大哲學系教授博晨光的叔父所捐資興建,所以依慣例以捐款人的姓氏命名為「博雅塔」。



博雅塔遠眺




博雅塔近觀

北大校園一角的「北大禮品屋」,裡面賣衣服、文具用品、筆記本等紀念品;還有一間小小的書局。在未名湖畔,還有個販賣北京大學紀念品的攤販。





北大集中的開水房


不在宿舍內的學生浴室

星期六在宿舍區旁邊的校園內有商店街和市集,包含民生用品、衣服、食品水果、行動電話及預付卡等,其中最大的區域就是書籍專區的週末文化廣場。